澳大利亞森林大火肆虐,新南威爾士州沿岸到處是灰燼、煙灰和燒焦的植被。它們涌入大海,隨海浪拍打著。
攝影:SAEED KHAN, AFP/GETTY IMAGES
撰文:JOHN PICKRELL
干旱無情地碾壓著澳大利亞,大片土地被森林大火吞噬。科學家擔心當姍姍來遲的雨水終于落下,又會帶來新問題:它們將把燒毀的碎屑沖入河流、水壩、海洋,殺死野生動物,甚至污染如悉尼等主要城市的飲用水源。
最近幾周,悉尼沿岸到處是灰燼、煙灰和燒焦的橡膠樹葉子,它們涌入大海,隨海浪拍打著。西部的森林火災帶來了這些碎屑,在微風的吹拂下,12月大部分時間里,它們與森林大火的煙霧一起,籠罩在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上方。
但是,一旦暴雨傾盆,大量碎屑會被沖入河流,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截至發(fā)稿前,超過10.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被燒毀,大部分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面積比葡萄牙還要大。其中包括所謂的集水區(qū),也被稱為分水嶺,雨水從這里開始周游世界,進入河流、湖泊和水壩。
這是澳大利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態(tài)災難,而且會影響飲用水源、沿海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淡水河流。澳大利亞不少標志性的野生動物都生活在淡水河流里,比如鴨嘴獸。
“這種規(guī)模的干擾肯定會危及生物多樣性。我非常擔心對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堪培拉大學的淡水生態(tài)學家Ross Thompson說。
紅點:截至2020年1月9日,澳大利亞境內探測到的火災地點。
SOURCE: NASA
“考慮到火災的嚴重程度,(火災發(fā)生地的)一切事物都被燒毀,所以最大的問題是,下雨后,大量灰燼和碎屑會涌入集水區(qū),”新南威爾士州西悉尼大學的生態(tài)學家、環(huán)保主義者Ricky Spencer補充說。
藻類瘋漲,魚類死亡
最大的擔憂在于,突然涌入水體的營養(yǎng)物質會導致“水華事件”:藍藻(也稱藍藻細菌)大量繁殖,氧氣隨之減少,使得其他水生生物沒有足夠的氧氣,魚類大批死亡,并影響淡水龜?shù)任锓N。
去年夏天,農田徑流和持續(xù)干旱造成藍藻泛濫,已經導致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河流中數(shù)百萬條魚死亡,其中大部分是金鱸魚和墨累河鱈魚,它們是澳大利亞重要的供垂釣的魚類。今年,受干旱影響的水道很可能也會出現(xiàn)水華,Spencer擔心森林大火讓情況變得更糟。
“水華可能會持續(xù)下去,直到河流系統(tǒng)有變化,或者下一場大雨,”他說。
悉尼麥考瑞大學和悉尼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環(huán)境科學家Katherine Dafforn補充說,一些研究顯示,火災還會讓徑流中的汞流動起來。
她說:“與其他集水區(qū)相比,在遭遇大火肆虐的集水區(qū)的湖泊里,魚類體內的汞濃度更高”,如果人類食用這些處于食物鏈頂端的魚類,可能會影響健康。
在新南威爾士州的達令河,大量魚類因干旱死亡。這也是當?shù)匾?guī)模最大的魚類死亡事件之一。
攝影:MIKE BOWERS, EYEVINE/REDUX
水壩內的水華會嚴重影響悉尼、墨爾本等大城市的飲用水源。悉尼以西的瓦拉甘巴水壩為370萬人提供飲用水。但到目前為止,其集水區(qū)及周邊的大火已經燒毀了6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
Stuart Khan是悉尼新南威爾士州大學的工程師,負責研究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染物,他表示, 在“集水區(qū)內80%至90%的重要地帶”,森林被大火燒毀。
被污染的水
2006年,集水區(qū)的森林大火導致2007年水壩出現(xiàn)水華現(xiàn)象,并持續(xù)了好幾個月,而這次的火災規(guī)模大得多。
由于種種原因,飲用水源爆發(fā)水華會帶來很多問題。水華引發(fā)的脫氧作用會讓魚類死亡,也會讓鐵和錳溶于水,導致水的味道、氣味和顏色變得糟糕。藍藻細菌還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讓水帶有霉味或土味。
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水華會釋放出危險的藍藻毒素,“需要密切關注水庫的情況才能發(fā)現(xiàn)這一點,”Khan補充道。雖然他認為悉尼不太可能出現(xiàn)公共衛(wèi)生問題,但他擔心污水處理廠的運轉情況。
“我們的處理廠應對大量藍藻細菌和灰燼的情況比較少……處理速度可能大幅下降?!?/p>
由于近期干旱,悉尼的供水系統(tǒng)已經超負荷運轉,甚至用上了海水淡化廠。如果瓦拉甘巴水壩的處理速度下降,可能會導致水資源嚴重短缺和嚴格控制用水,雖然這可能是暫時的。作為集水區(qū),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森林地區(qū)已被燒毀,而火災危機可能會持續(xù)幾個月時間,所以夏季結束時,東南部很多城市中心的飲用水供應或將受到影響。
鴨嘴獸的困境
森林大火可能對澳大利亞的河流系統(tǒng)進一步造成嚴重影響,危及鴨嘴獸。它們生活在小溪和池塘里,周圍的遮蔭植被已消失,因此水溫可能上升到它們無法忍受的程度,即高于28.3度。
“鴨嘴獸是一種很神奇的小動物,它們沒辦法散熱。面對溫暖的河水,它們只會坐在洞穴里,希望這些水趕緊流走,”Thompson說。20年前,在那場可怕的千禧年干旱里,很多鴨嘴獸只能躲進洞穴,在那里死去。
今年的干旱更加嚴重。上周,澳大利亞氣象局報告稱,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120年里最干燥、最炎熱的一年。在澳大利亞東部是鴨嘴獸的活動范圍,在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區(qū),這種動物可能已經滅絕。Thompson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是幕后推手。
“這簡直是滅頂之災,”他說:“千禧年干旱破壞了很多淡水生物群。大部分都沒有完全恢復,現(xiàn)在我們又遇到了這樣的大規(guī)模火災……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肯定會失去很多物種?!?/p>
海洋危機
進入河流的灰燼、煙灰和沉積物終將被沖入大海,但由于相關研究甚少,我們不知道森林大火會對海洋生物造成怎樣的影響。
“這些火災的規(guī)模前所未有,我們看到海岸沿線全都是灰燼和煙塵,這意味著它們在水柱內的密度非常高,很有可能對那些地方造成局部影響,”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海洋生態(tài)學家Emma Johnston說。
引發(fā)問題的碎屑不一定有毒,微小顆粒會堵住魚鰓,以及貽貝、海綿和珊瑚等濾食性動物的濾食器官。
Johnston補充說,雖然很少有研究關注木炭和灰燼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以及森林大火可能產生的毒素,但很顯然,它們是有害的,營養(yǎng)物質的流入可能導致海洋也出現(xiàn)水華現(xiàn)象。
幸好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尚未受到影響,因為到目前為止,受災地區(qū)主要在南邊,洋流把海水帶到了遠離大堡礁的南方。
緩慢恢復
關于煙塵和灰燼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我們知之甚少,但如果濃度足夠高,一定會產生一系列的后果,昆士蘭湯斯維爾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Andrew Negri說道。他負責研究采礦產生粉塵對大堡礁的負面影響。
例如,陰影減少了海洋植物接收到的光線,阻礙它們生長。微粒中可能含有金屬、硫和多環(huán)芳烴等化學物質。它們溶解于海水后,會毒害海洋生物。
無論這次森林大火對澳大利亞的海洋和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程度如何,想要恢復如初可能需要幾十年。
“令人震驚的是,這次火災的影響會持續(xù)很久,”Thompson說:“這些系統(tǒng)大約需要10年才能恢復,尤其是供水系統(tǒng)。這非常糟糕,因為最近的火災已經嚴重影響了悉尼和墨爾本的集水區(qū)。”
【澳大利亞大火肆虐,飲用水源問題嚴重】相關文章:
★ 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