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扇貝(學名Pecten maximus)是一種商業(yè)價值很高的軟體動物。新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可以吸收數十億的塑料顆粒。
攝影:AGE FOTOSTOCK/ALAMY STOCK PHOTO
撰文:LAURA PARKER
英格蘭的海岸上有很多扇貝,它們有一項絕技:吸收數十億微小的塑料顆粒,再將之分散到全身,包括腎、鰓、肌肉和其他器官。
這一切只需要6個小時。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吞食塑料顆粒和更小的納米塑料微粒的野生動物在不斷增多。而這次的研究則提出了一些問題:這種現(xiàn)象對食物鏈、對人類健康有什么潛在影響。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答案。
這次研究的特別之處在于:不再停留在記錄層面,而是開始尋求野生動物受到的影響:它們的飲食中包括定期的塑料樣本。科學家驚訝地發(fā)現(xiàn),塑料顆粒會快速在它們身體的大部分主要器官里移動。
此次研究由英格蘭東南部的普利茅斯大學領隊,團隊成員中有蘇格蘭和加拿大的科學家。研究結果發(fā)表于《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
普利茅斯大學國際海洋研究中心的負責人Richard Thompson稱,在研究結果和追蹤顆粒的方法兩方面,“這項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
Thompson在聲明中說:“了解納米顆粒的攝取、釋放,以及在身體器官中的分布,以及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動力學原理有著重要意義,有助于我們弄清楚納米顆粒對有機體的潛在影響?!?/p>
研究稱,據估計,全球海洋表面漂浮著51萬億塑料微粒。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員Maya Al Sid Cheikh說,團隊采用了一種“新方法”來追蹤被扇貝吞食的塑料顆粒。納米塑料中有實驗室制作的標簽,扇貝浸在水箱里,塑料顆粒的濃度模擬它們慣常生活的海岸地區(qū)的濃度。
扇貝回到潔凈的水中后,用14天將較小的納米塑料從體內清除了出去,但一些較大的顆粒在48天后仍然存在。我們目前還不知道長期接觸塑料顆粒的后果,以及這是否會對吃扇貝的人造成威脅。
【數不清的塑料顆粒已經被扇貝“吃”掉了】相關文章:
★ 流星雨奇觀排名
★ 日本人口連續(xù)四年下降 2010下跌最多減少12萬
★ 高考地理專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