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圖——傳輸?shù)乩硇畔⒌墓ぞ?/p>
2.1認識地圖
1、地圖是按一定的法則,將地表的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縮小、概括,用地圖符號表示的平面圖。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2、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三種情況:
●一是無特殊標志的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是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jù)指向標來確定方向。
●三是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要根據(jù)經(jīng)線和緯線來確定方向。
3、問題:如果沒有地圖,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別方向?
●利用北極星判別方向。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面向北極星,前方為北,后方為南,左方為西,右方為東。
●利用指南針判別方向。將指南針水平放置,當(dāng)磁針靜止,磁針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當(dāng)?shù)氐谋狈?。這種方法不能在磁力異常的地區(qū)使用,要避開鋼鐵、高壓線等帶電、帶磁的物體。
●利用太陽判別方向。太陽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針”,對于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來說,正午時的太陽永遠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時,太陽從正東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陽判別方向。將手表放平,使時針對著太陽光(陽光射來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時針和表上12時之間的角平分線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樹木判別方向。在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獨立的大樹,一般來說南面的樹枝較為茂盛,樹皮比較光滑,北面的樹枝較稀少,樹皮粗糙,有時還有青苔。樹木砍伐后,樹樁上的年輪間隔大的一面為南面,間隔小的一面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別方向??紤]到采光、擋風(fēng)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陽臺設(shè)置在正南方。
4、地圖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s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線段、數(shù)字和文字三種表示形式。
■一幅地圖選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據(jù)地圖的用途、所繪地區(qū)的大小和內(nèi)容的詳略等情況來決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們可以量算出地圖上兩個地點之間的實地距離。
■比例尺是個分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而說的。分子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如果圖幅的大小不變,采用的比例尺越大,地圖表示的實地范圍就越小,地圖所表示的內(nèi)容就越詳細;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地圖表示的實地范圍就越大,地圖所表示的內(nèi)容就越簡略。
5、圖例和注記是地圖上用來表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符號、名稱和數(shù)字,常用的圖例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
------------------------------------------------------------------------------------------
2.2使用地圖
1、常用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來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狀況。絕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也叫海拔。相對高度是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2、地形是各種地表形態(tài)的總稱。按其形態(tài)可以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類型。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點:
■等高線數(shù)值大,海拔高;數(shù)值小,海拔低。
■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等高線閉合,外低內(nèi)高為山頂;等高線閉合,外高內(nèi)低為盆地。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
■兩組對稱的閉合等高線中間部位為鞍部。
■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
4、等高線的特點:
①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等。
②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圖的等高距總是相等的。
③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5、●用等高線和等深線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圖,是等高線地形圖。
●在幾條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可以鮮明地表示出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各種地形的分布,這種地圖叫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一般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藍色表示海洋,顏色淺藍至深藍,表示海水由淺至深的變化。
(要讓學(xué)生理解兩點:一是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chǔ)上繪制的。二是圖上的顏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區(qū)分的。)
●為了直觀地顯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人們可以將等高線地形圖轉(zhuǎn)繪成地形剖面圖。
6、五種主要地形類型的特征。
地形名稱
等高線特征
海拔高度
地面起伏狀況
山地
等高線較密集,山頂呈閉合曲線,
內(nèi)高外低
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高原
高原面上等高線稀疏,邊緣等高線較密
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丘陵
與山地相似
較低,500米以下
起伏和緩
平原
等高線稀疏
很低,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盆地
等高線呈閉合曲線,外高內(nèi)低
無一定標準
起伏不大
【晉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知識點歸納】相關(guān)文章:
★ 中國歷史上的海洋農(nóng)業(yè)文化傳統(tǒng)
★ 丹霞地貌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