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志近日在線發(fā)表的評論文章提出,《巴黎協(xié)定》制定的更加嚴苛的氣候目標——實現(xiàn)人為導致的全球升溫不超過1.5℃而非原先的2℃——可能會在無意中削弱氣候政策效果。文章指出,應避免不切實際的氣候目標,否則氣候目標是控制全球變暖的嚴格條件這一理念或會不受重視。
《巴黎協(xié)定》的長遠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yè)化前水平2℃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不超過工業(yè)化前水平1.5℃之內。此前,2℃一直都是一個公認安全的氣候紅線數(shù)字,但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這一目標遭遇挑戰(zhàn),部分國家表示1.5℃才是如今可以接受的數(shù)字。稍早時間有研究表明,達到《巴黎協(xié)定》所定的將升溫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并非不可能,最有希望實現(xiàn)的做法,是允許全球變暖幅度在短時間內超過1.5℃,然后再通過大幅度減排來彌補。
在此次的評論文章中,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SWP)歐盟研究部負責人奧利弗·吉登與著名經濟學家呂安迪認為,實現(xiàn)人為導致的全球升溫不超過1.5℃而非原先的2℃,可能讓人們誤以為原來的氣溫目標在一段時間內可以超計劃達成,如果不對達到此目標的每一步制定嚴格的規(guī)定,這種僥幸的想法將會造成政治松懈。
文章作者提出,如果氣候科學家希望遏制全球變暖的目標保持精準且可估計,且各國政府仍承擔相應政治責任,那他們必須明確限定任何一段超計劃執(zhí)行時期的可行幅度、長度和結束時間。
【氣候目標制定應避免不切實際 相關理念或將不受重視】相關文章:
★ 哈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