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有码高清视频,日韩免费影视,欧美中文网,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视频一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資    源
  • 資    源
  • 文    章
  • 地    圖

當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網 >地理學習 >學習資料 >控制雷電和利用雷電

控制雷電和利用雷電
查字典地理網 來源|2017-04-25 發(fā)表|教學分類:地理科普

地理學習

學習資料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雷電這一自然現象已基本上被人們了解。但是我們應當在了解雷電的基礎上,做到控制雷電并使之為人類服務。怎樣才能利用雷電呢?

一提起利用雷電,我們就會聯(lián)想到打雷下雨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的壯觀景象。大家一定會認為閃電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企圖利用閃電的能量。但是,利用閃電的能量有一個困難,就是閃電不能按人們的希望在一定的時刻發(fā)生。換句話說,就是閃電不易控制。另外,雖然閃電是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據統(tǒng)計,每年在每平方公里面積上平均只有一兩次閃電。雷雨云單體的尺度從一公里至十公里,所以各次閃電都隔著很大的距離。有人測量并統(tǒng)計過,在強雷雨時閃電之間的平均距離是2.4公里。在弱雷雨時閃電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7公里。

如果豎立一根很高的鐵桿引雷,雷擊的次數要多些,但是閃電擊中鐵桿的次數仍不很多。有人統(tǒng)計過,在一個雷雨季節(jié),雷電擊中高400800米的避雷針的次數也不過20次。

很早就有人做過利用閃電制造化肥,肥沃土地的實驗。我們知道,氮和氧是空氣的主要成分。氮是一種惰性氣體,在平常的溫度下,它不易與氧化合,但是當溫度很高時,它們就能化合成二氧化氮。

 如果我們有興趣,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

 用一個封閉的玻璃瓶,里面充滿空氣并插上電極。通電時,電極間就有耀眼的火花閃耀。火花之中,慢慢地有黃色的氮氣燃燒的火焰出現。過一會兒,原來無色的空氣會變成紅棕色,把瓶子打開,迎面就有一股令人窒息的氣味,這就是二氧化氮。如果往瓶子里倒些水,搖晃幾下,紅棕色的氣體馬上消失,二氧化氮溶解于水變成硝酸。

自然界的閃電火花有幾公里長,溫度很高,一定有不少氮和氧化合生成二氧化氮。閃電時生成的二氧化氮溶解在雨水里變成濃度很低的硝酸。它一落到土壤中,馬上和其它物質化合,變成硝石。硝石是很好的化肥。有人計算過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0克到l000克閃電形成的化肥進入土壤。

人工閃電制肥實驗的作法有很多,這里只舉一個例子。有人在田野里豎立三根桿子(制肥器),一般是木桿,桿高約20米,桿距120米,桿子頂部裝有金屬接閃器,用金屬導線 從接閃器一直引到地下埋入土中。建立后,曾進行了兩次雷擊實驗。在每次雷擊后對實驗地段附近地區(qū)的雨水及土壤進行化學分析,測量其中硝酸態(tài)氮含量的增減。第一次雷擊強度較小,比較明顯的范圍半徑約15米,有效面積約1畝左右。經過土壤分析。結果是約增氮1.88斤至2斤,相當于硫酸銨9.4斤/畝至10斤/畝。第二次雷雨強度較大,以實驗 地點為中心50米半徑范圍內,平均每畝增加2.7公斤,相當于硫酸銨13.55公斤。

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到,雷電確實起到了把空氣里的氮固定到土壤里去的作用。更有趣的是,有人為了驗證人工閃電制肥實驗的效果,在實驗室里用人工閃電做了實驗。結果,經過閃電處理的豌豆比未處理的提早分枝,分枝數目也有增加,開花期也提早十天左右;處理過的玉米抽穗提早了七天;處理過的白菜增產1520%,證明閃電對農作物確有一定好處。

雖然這些數字只是從次數不多的試驗中分析化驗的結果,但是它可以直觀地說明,閃電可以增加土壤里的氮肥,對農作物的生長有一定好處。

【控制雷電和利用雷電】相關文章:

我國南北分界定位圖首次繪出 涉多省市

干旱區(qū)水利的生態(tài)觀

武大學者 為南極地理命名

2036小行星或撞擊地球 專家解讀點出關鍵一點

最新研究發(fā)現月球太干燥無法維持生命

中國進雷電高發(fā)期 每年千人遭雷擊傷亡

地球上最大的“火環(huán)”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考點 光照圖考查的綜合性

科學家預測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危害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疑難解析

最新地理學習資料
熱門地理學習資料
精品推廣
隨機推薦地理學習資料
學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