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陸地表面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四種物質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土層。肥力,是土壤的特殊本質,對作物生長好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土壤是在生物、氣候環(huán)境和人為耕作措施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它是由固、液、氣三態(tài)物質共同組成的。土壤中的固體,主要包括由地殼風化物形成的礦物質和生物分解、積累的有機質;液體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及一些可溶性鹽類,還有有機膠體的溶液;氣體則是從大氣中滲入到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又分為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兩大類:自然土壤是指主要受生物、氣候、母質、地形、成土年齡等自然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自然土壤上生長著自然植被,具有地帶性特征。耕作土壤也叫農(nóng)業(yè)土壤,是指自然土壤通過人類社會活動(如耕作、施肥、灌溉等)而形成的土壤,其肥力比自然土壤高。
【土壤】相關文章:
★ 水土流失之二
★ 喜濕植物
★ 草原氣候
★ 黑龍江的土壤
★ 壩子
★ 高考地理經(jīng)典熱點專題-城市區(qū)位(上)
★ 鹽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