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錢維宏
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fā)布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導致近50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對這一為眾多政治家和部分科學家廣泛認可的觀點,中國科學家、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錢維宏教授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人類活動不是全球變暖的主因,本世紀的全球平均溫度最多上升0.6℃,不可能達到2℃的閾值。
“拐點”無法對應,是錢維宏對“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說”有不同看法的第一個論據(jù)。他對全球氣溫變化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曲線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不能說明全球增暖期以來的平均溫度變化,更不能說明近百年來的年代際溫度振蕩。溫室氣體對氣溫上升的貢獻份額有待深入研究。
錢維宏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說”同時缺乏科學的時間尺度基準,僅僅憑最近幾十年的溫度趨勢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迅速增加并不能夠預報未來百年溫度變化,而近期的趨勢也會受到自然的影響而改變。
他認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就像由不同尺度的波動疊加形成。短期幾天到幾周的溫度變化主要是大氣內(nèi)部的熱量調(diào)整和重新分配的過程。季節(jié)以上時間尺度的溫度變化應該體現(xiàn)出太陽輻射和大氣下墊面海洋與陸地的多時間尺度的變化。太陽輻射和海洋溫度的年代際變化是影響全球溫度長期變化的重要原因。
根據(jù)長期趨勢和短期振蕩模型分析,錢維宏認為,過去150年中全球增暖是存在的,但全球平均溫度最多上升0.6℃,不可能上升2℃或更高。2030年,將會出現(xiàn)全球溫度的小谷底,而溫度自然變化的峰值會在二十一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那時也不會超過0.6℃。
【科學家稱本世紀末全球氣溫最多升0.6℃】相關(guān)文章:
★ 德科學家發(fā)現(xiàn)火星存在液態(tài)水新證據(jù)
★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年輕版地球 極有可能存在生命
★ 科學家發(fā)現(xiàn)75萬年前北美洲最古老冰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