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有码高清视频,日韩免费影视,欧美中文网,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视频一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資    源
  • 資    源
  • 文    章
  • 地    圖

當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網(wǎng) >地理教學 >備課資料 >七年級-亞洲自然環(huán)境

七年級-亞洲自然環(huán)境
查字典地理網(wǎng) 來源|2017-03-14 發(fā)表|教學分類:說課稿

地理教學

備課資料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01亞洲的位置和范圍

今天我們還是從經(jīng)緯線開始說起。(課前在地球儀上用記號筆把0度經(jīng)線和180度經(jīng)線涂成粗黑線,西經(jīng)20度和東經(jīng)160度涂成粗虛線。)

經(jīng)緯線是我們上學期大家學得比較吃力的一個知識,到現(xiàn)在為止都還有同學一說到經(jīng)線先去想究竟是橫著的還是豎著的。所謂經(jīng)線是經(jīng)過南北極,肯定是豎著的,所謂緯線是圍繞地球旋轉(zhuǎn)的圈,肯定是橫著的。經(jīng)過南北極的經(jīng)線一樣長,指示南北方向,圍繞地球旋轉(zhuǎn)的圈長短不一,指示東西方向。所以經(jīng)線是一樣長的線線,緯線是長短不一的圈圈。

現(xiàn)在看地球儀,這是0°經(jīng)線,經(jīng)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那條經(jīng)線,也叫本初子午線。當初在1844年時,英國不遺余力地爭取到了這條標志性的經(jīng)線經(jīng)過本國的首都,以此向東為東經(jīng),向西為西經(jīng),此經(jīng)線的格林尼治時間成了世界時。但我們現(xiàn)在來看這條東西經(jīng)的分界線,經(jīng)過歐洲西部、非洲西部,如果以0°和180°經(jīng)線來劃分東兩兩半球,那就都歐洲和非洲分碎了。

為了避免都歐洲和非洲分碎,分界線在0°和180°的基礎(chǔ)上,往西挪動了20°,以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來分東西兩半球。大家看地球上的虛線。這樣亞洲、非洲、歐洲和澳大利亞主要在東半球,而南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只是大家感到比較困難的是要知道從0°往西到西經(jīng)20°的這20°是西經(jīng),卻在東半球,東經(jīng)160°到180°的這20°是東經(jīng),卻在西半球。也就是上學期我們總結(jié)的:數(shù)值小于20°的都在東半球,數(shù)值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

1、亞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

現(xiàn)在回到我們的教材6.1,從東西兩半球來看,從東西兩半球來看,亞洲主要在東半球,從南北兩半球來看,亞洲主要位于北半球。

現(xiàn)在看黑板上的掛圖,看到北極點,從北極出去的是經(jīng)線??吹?°經(jīng)線,經(jīng)過了英國倫敦,往東為東經(jīng),亞洲最西端在土耳其海峽岸邊,大約為東經(jīng)26°,往東東經(jīng)40°、東經(jīng)60°,我國最西端大約為東經(jīng)73°,往東東經(jīng)100°,我們成都大約為東經(jīng)104°,首都北京大約為東經(jīng)116°,我國最東端135°附近,再往東看到東經(jīng)160°。從這里再往東就進入西半球了。亞洲最東端已經(jīng)越過180°經(jīng)線,到了西經(jīng)170°附近。

亞洲是不是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呢?(不是。)對不是,誰是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呢?是南極洲。所有的經(jīng)線都會在南北極相交,南極洲在南極附近等到了所有的經(jīng)線經(jīng)過它,算是有點投機取巧的意思。但亞洲是東西跨度最大的大洲。

我們再來看緯度。亞洲最南的位置已經(jīng)越過了赤道,到來了南緯10°附近,新加坡大約為北緯1.5°,我國的海南省海口市大約為北緯20°,我們成都大約為北緯30°,首都北京大約為北緯40°,哈爾濱快到北緯50°了,我國最北端為北緯53°附近,北極圈為北緯66.5°,從俄羅斯穿過,亞洲最北端是北冰洋中的島嶼,已經(jīng)過了北緯80°了。亞洲南部跨緯度超過了90°,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亞洲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亞洲是世界上東西跨度和南北跨度最大的大洲。

2、亞洲的海陸位置:

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邊有部分臨屬于大西洋的地中海和黑海。亞洲西邊與歐洲緊緊相連,同屬于亞歐大陸,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為界。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從這里可以看出,亞洲與歐洲、非洲自古以來都是陸地相連的,這就是古文明比較興盛的舊大陸。古埃及、古巴巴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都在這塊舊大陸上,往西還有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先人都在這塊他們認為非常遼闊的陸地上生活著,再往四周都是大洋,誰也沒有向外去看過,過了大洋是什么,傳說是萬丈深淵。于是他們把亞洲這一邊稱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即亞細亞。亞洲(Asia)之名由此而來,歐洲(歐羅巴洲)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

當然,其他大陸有沒有古文明,也是有的。美洲大陸的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是印第安人創(chuàng)造的文明。印第安人是美洲的主人,而且是和亞洲的黃種人同根同源的人種。據(jù)歷史學家考證,亞洲的黃種人是在冬季白令海峽結(jié)冰時踏冰而過的。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白令海峽在冬季全部處于冬季冰凍區(qū),亞洲的黃種人踏冰而過是完全可能的。現(xiàn)在從亞洲越過白令海峽是從哪個國家進入到了哪個國家呢?對了,是從俄羅斯到達的美國的阿拉斯加洲,過阿拉斯加洲就進入加拿大,過了加拿大才是美國本土。

從亞洲往東南方向看,越過海洋可能到達大洋洲。處在熱帶地區(qū)的多個海洋,以古人的能力越過這些海洋到達相望的大洋洲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澳大利亞長期孤立于其他大陸之外的原因。

3、面積最大的大洲和地理分區(qū):

亞洲的面積無比的巨大,擁有4400萬平方千米,比世界第二大洲——非洲3000萬多出了一個南極洲的面積。亞洲的面積相當于4個多歐洲的面積。

關(guān)于七大洲的面積順序我們可以這樣來記:前兩位是亞洲和非洲,最后兩位是歐洲和大洋洲,中間三個是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在非洲的基礎(chǔ)上減600萬,是北美洲的面積2400萬,再減600萬是南美洲1800萬。往下減400萬,是南極洲1400萬,再減400萬,是南極洲的面積1200萬。

亞洲地域遼闊,國家眾多,為了方便我們掌握,按照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六個大區(qū)。中國屬于東亞。實際上,中國與其他各大區(qū)都是相鄰的,與東南亞的緬甸、老撾、越南山水相連。與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隔山相連,西亞的阿富汗伸了一支手過來拉住了中國老大哥,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也和中國緊緊靠在一起,北亞的俄羅斯更是和中國以漫長的邊界相連。

02亞洲的地形和河流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這雄壯的歌曲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會歌,由我國當時最有名的劉歡和韋唯共同演唱,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在周末上網(wǎng)下載這首歌曲來聽聽。

亞洲有許多險峻、陡峭的山脈,山高昂著頭。經(jīng)歷了“5·12”地震,我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越是險峻、陡峭的地方,越是地層活躍的地方,火山地震較多。亞洲大陸南方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東方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來自南邊的碰撞擠壓造就了高大的高原、山脈和山峰,東部碰撞擠壓,使茫茫的太平洋西部海域隆起了一列東亞島弧。在東南方兩個碰撞帶交匯的地方,也就是三個板塊在碰撞的地方,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這里,在地圖上看起來就是非常破碎的地方。

現(xiàn)在我們通過閱讀材料來看看這些非常有特點的地方。

就從馬來群島開始說起。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由2萬多個島嶼組成,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像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都是火山、地震比較頻繁的地區(qū),特別是火山比較典型,一遇某某火山有噴發(fā)跡象,會吸引大量的火山專家到此考察。當然,火山噴發(fā)是危險的,別站得太近被火山煮了、燒了、烤了。

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半島上有多個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阿曼、也門、科威特等。

阿拉伯半島西側(cè)是紅海,我們上期講過,這是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的張裂地帶,紅海面積會逐漸擴大,它位于世界著名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上,大裂谷北端是世界第一低地——死海。

死海位于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有一條約旦河匯入。由于氣候干旱加之約旦河引水灌溉水量的增加,注入死海里的約旦河水日益減少,所以死海湖面越來越低了?,F(xiàn)在我們地圖上標注的是-415米,也就是說低于附近地中海海面415米。在我工作的10多年時間里,死海湖面的高度已經(jīng)修改了三次,從最早的-392到-400,再到現(xiàn)在的-415,這說明死海湖面在不斷的下降,大概一年就會下降1米,如果這樣繼續(xù)下去,大概死海真的要死了。但我查閱了資料,發(fā)現(xiàn)死海的平均深度為300米,也就是說,死海短時間內(nèi)還不可能死去,至少比我死得晚。死海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湖,鹽度越大,浮力相應也越大。我們四川有個人工造的死海,就是往里面加大量的鹽。死海里的鹽十分豐富,據(jù)計算,如果將死海中的鹽全部提取出來,可供全世界人民食用1000多年。當然大可不必去提取死海里的鹽,大海里的鹽多的是,如果將大海里的鹽全部提取出來覆蓋在地球陸地表面,那么世界陸地的海拔將升高100米。

另外,要補充一點,死海是世界第一低地,我國的吐魯番盆地是世界第二低地,最低點低于海平面-155米。當然,地球上比死海更低的,就只有到大海里去找了。在大海中最低的地方是位于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為-11034米。(同學問:怎么測量這么深的深度?老師答:這個我不太清楚,好像是用超聲波或者什么射線發(fā)射返回,用經(jīng)過的時間來進行計算。反正不是人工拉皮尺下去量。)

現(xiàn)在來說最高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這是2005年我國重登珠穆朗瑪峰測量隊測定的新高度。新高度比1975年公布的原高度低了3.7米。當然,這并不是說珠穆朗瑪峰高度在降低,而是現(xiàn)在的測量技術(shù)更加先進,數(shù)據(jù)更加精確,而且,新高度特別說明是珠穆朗瑪峰峰頂?shù)膸r石面高度,不包括上面的冰雪層。珠穆朗瑪峰新高度后面還有一個尾巴,±0.21米。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其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世界最高。在喜馬拉雅山脈上,平均海拔超過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超過8000米的山峰16座。在世界上,超過8000米的山峰一共有19座,只有3座沒有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當然,距離喜馬拉雅山脈也不遠,這3座山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西邊的喀喇昆侖山脈。比如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8611米,位于中國與巴基斯坦交界處。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超過了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就是說,是世界上的屋頂,屋頂上面最高的脊。因為許多同學住高樓大廈,別墅小區(qū),現(xiàn)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屋脊了。

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都是世界最高。大家應該還有印象,我們上期講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也就是成長速度最快的高原。成長最快說明高原邊緣的斷裂帶也就很多,高原邊緣的地震也就比較頻繁。

高的說了,低的也說了,記住,地球上陸地最大的相對高度就是最高峰和最低洼地間的高差。地球上地表最大相對高度是最高峰和大洋中最深的地方的高差。

還要說一個低的地方——貝加爾湖,它是世界最深的湖,最深處1620米。它在哪個國家?——俄羅斯。我每次講到貝加爾湖心中都不免隱隱作痛,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的著名大湖曾經(jīng)是中國的。有一個歷史故事——蘇武牧羊。說的是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不讓他回去,蘇武被扣留在哪里呢?就扣留在北海沿岸牧羊,可憐的蘇武頭發(fā)全白了,胡子又白又長了,手里仍然緊緊握著朝廷的使節(jié)。這里說的北海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已經(jīng)不是中國的土地,在清朝時被屈辱地割讓給了沙俄。說得有點沉重了,我看到湖深1620米時,想到游泳池的深水區(qū),一般寫著:深水危險,水深2米。

補充一點,死海、貝加爾湖,包括我國的吐魯番盆地這些比較深的地方都是斷裂陷落的地方。

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西部有一片遼闊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面積260萬平方千米,是亞洲最大的平原,當然與世界最大的平原——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560萬平方千米相比,也就只有一半少一點。

現(xiàn)在回頭看亞洲的地形,五種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和丘陵都有,哪些地形面積更大一些呢?我們剛才說了亞洲受兩個方向板塊的碰撞擠壓,高原、山地面積大,高原山地所占比例占到了全洲總面積的四分之三。

亞洲的地勢,注意區(qū)分地形和地勢兩個名詞。地形是地表形態(tài)的總稱,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趨勢,即地表傾斜方向。一般我們可以從河流的流向來判斷地勢的傾斜方向。請個同學起來讀一下圖,看看東南西北的河流往哪方流。

一同學:上面的河流向上流,右面的河流向右流,下面的向下流。

哎喲,還下流了。注意在地圖上沒有上下左右,只有東南西北。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重新說一下河流的流向:北面的向北流,東面的向東流,南面的向南流。

補充一下,西面也有向西流的,只是這一方,河流較少,因為干旱,河流少,流程短。

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最高的青藏高原位于中部偏南,稱為“世界屋脊”,位于亞洲的中部偏南。青藏高原周圍還有不少高原,只是海拔比它低了一個層次,再往外還有許多更低的平原。

再看河流,亞洲地形寬廣博大,從中部往周圍流的河流形成了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河,北部在俄羅斯境內(nèi)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往北入北冰洋。黑龍江(阿穆爾河)、黃河、長江往東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往南入印度洋。注意看湄公河往東南流,入的是哪個大洋?首先看它入的哪個海,這個海屬于太平洋這邊,還是印度洋這邊。很顯然,湄公河入我國南方的南海,南海屬于太平洋。所以,湄公河入太平洋。另外,補充一下,黑龍江有兩個名字,因為黑龍江是中俄界河,以主航道為界,主航道以北屬俄羅斯,以南屬中國。中國稱此河為黑龍江,俄羅斯稱此河為阿穆爾河。

總結(jié)一下亞洲的河流:從中部呈放射狀向四周注入海洋。

最后小結(jié):①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②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③亞洲河流:從中部呈放射狀向四周流入海洋。

03亞洲的氣候

上一節(jié)課講的是地形和河流。河流與地形緊密相連。亞洲的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就從中部呈放射狀向四周流。

先還是把地理圖冊放在左邊,教材放在右邊,“左圖右書”是我們地理課的規(guī)矩,以后別讓我每節(jié)課都來說“左圖右書”了。地圖是我們的靈魂,把你的靈魂放在左邊,翻到第6頁,教材也翻到第6頁。

河流除了與地形有關(guān),還與氣候有關(guān),你想啊,河流的水主要是來自于大氣降水?,F(xiàn)在,我們就進入“亞洲的氣候”的學習。

先看標題——“復雜的氣候”。注意,亞洲氣候比較復雜,要用心才能學懂。先看教材,“復雜的氣候”究竟復雜在哪里?教材簡明扼要地說了三個方面:①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②大陸性氣候面積廣;③季風氣候顯著。

先說氣候復雜多樣。我們先復習一下上期學過的世界氣候類型。熱帶四種氣候: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熱帶季風氣候。這四種亞洲有三種,缺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兩種:亞熱帶季風、地中海氣候。這兩種亞洲都有。溫帶三種: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性、溫帶海洋性氣候。這三種氣候亞洲缺溫帶海洋性氣候。亞寒帶一種,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亞洲有,包含在溫帶大陸性氣候里。寒帶兩種: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亞洲缺冰原氣候。另外,亞洲也有高原山地氣候。歸納起來,世界的氣候,亞洲包含了大部分,只缺三種氣候。想想,世界七大洲所包括的氣候,亞洲就差沒有包括完,只缺三種,類型的確復雜多樣。為什么亞洲氣候類型會如此之多呢?(學生答:亞洲面積太大了。)對,非常正確。再說具體一點,亞洲氣候類型多,就是因為它東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才能包含那么多的氣候類型。

現(xiàn)在我們看氣候類型圖下面的四個小圖。先看上面兩個表示氣溫的: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雅庫茨克,最冷月和最熱月分別是哪個月,分別有多少度?(學生答: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約1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約-42℃)。回答得很好,大家感覺這個溫度是較高呢還是較低。(學生齊答:低。)再看另一個城市,印度的孟買,氣溫差別不大,好像都是20℃多,高的接近30℃,低的也有24、25℃,怎么會那么高呢?人家雅庫茨克才多低?(學生答:因為孟買都快靠近赤道了,而雅庫茨克都快靠近北極圈了。)對了,這個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緯度越低,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氣溫就越高。而反過來,緯度越高,獲得的太陽輻射就越少,氣溫自然就越低。

再看另外兩個城市:哈爾濱和烏蘭巴托。這兩個城市差不多在同緯度,都大約為北緯46℃左右。我們主要看看它們的降水量比較。這兩座城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分別是幾月,并且降水量大約有多少毫米?(學生答:哈爾濱和烏蘭巴托都是7月份降水最多,哈爾濱大約有160毫米,而烏蘭巴托大約有80毫米。)對,看得十分仔細。不論是7月份,還是全年,哈爾濱的降水量都大約為烏蘭巴托的2倍以上。為什么同緯度的這兩座城市降水量差別會有這么大呢?(學生答:海陸位置。)再說具體一點。(學生又答:哈爾濱距海更近,烏蘭巴托距海更遠。)非常正確。

再回到氣候類型圖上。因為亞洲東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由南向北氣溫差別大,氣候類型就多,由東到西,距海距離遠近不一樣,降水差別也就很大,也造成了氣候類型的不同。再加上亞洲大陸內(nèi)部海拔高低懸殊,出現(xiàn)了高海拔的高原山地氣候。這些都是造成亞洲氣候類型多樣的原因。

現(xiàn)在我們看這些氣候類型,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應該是什么呢?對了,從圖上一目了然,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就是“復雜的氣候”的第二方面——大陸性氣候面積廣。

什么是大陸性呢?大陸性是相對于海洋性來說的,大陸性的直接涵義我們可以理解為:降水少和溫差大。亞洲許多地方距海遠,得到的海洋水汽少,自然降水就少。降水少的地方,環(huán)境干燥,升溫快,降溫也快。每天如此,每年也如此,這就是氣溫年較差大和氣溫日較差大。我們就拿我們國家的哈爾濱和吐魯番比較,哈爾濱濕潤,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不算大。而吐魯番干旱,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肯定都比哈爾濱大得多。

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東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面積廣大的內(nèi)陸地區(qū)深受大陸的影響,大陸性氣候面積自然就廣了。

再從氣候類型圖上我們還注意到,亞洲有三種季風氣候: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氣候。

先要解釋一下什么是季風。所謂季風是隨著季節(jié)變化有規(guī)律改變風向的風,注意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F(xiàn)在我們看地圖冊7頁右邊亞洲東部我們國家東部的風向,看看夏季是什么風向?冬季是什么風向?(學生答: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對,夏季主要吹東南風,冬季主要吹西北風。我們四川盆地從圖上看夏季還可以吹西南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夏季的風主要從南方吹來,冬季的風主要從北方吹來。(學生有點茫然,做思索狀,好像平時沒有注意觀察。)如果大家沒有這個體會的話,我提醒大家,有個歷史故事,可以幫助大家來思考這個現(xiàn)象。這個歷史故事里有句話非常有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學生頓時熱鬧起來,都知道這是《火燒赤壁》的故事)。

曹操的軍隊從北方來,勢如破竹,打到長江北岸的赤壁,與南岸相對弱小的孫劉聯(lián)軍隔江對峙,這是什么季節(jié)呢?(學生答:好像是冬季)。對,的確是冬季。曹軍不善水戰(zhàn),暈船,于是將船首尾相連,士兵一下感覺舒服了不少。但謀士中有人提醒,這種情況最怕對手使用火攻。但謀士中有人說:這不可能,因為現(xiàn)在是冬季,主要吃偏北風,他們使用火攻,那不是燒自己嗎?于是,大家都放心了??墒撬麄儧]有想到對方有個神人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通過看天象,就能預測三天后將會吹東南風。于是孫劉聯(lián)軍就按火攻準備襲擊北岸曹操水寨,只等三天后的東南風。三天后,果然風轉(zhuǎn)向了,刮起了東南風,孫劉聯(lián)軍便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火燒赤壁。

這個故事幫助我們知道了,我們這些季風氣候區(qū),夏季主要吹偏南風,冬季主要吹偏北風。注意找找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源地,通過風的源地,我們就容易知道風的性質(zhì)。

從地圖上可以清楚得看出,夏季風從赤道附近的吹過來,并且是從海上來,所以溫暖濕潤。而冬季風從大陸內(nèi)部來,而且是高緯度吹來,所以寒冷干燥。我們平時愛說“喝西北風”,這個喝西北風的滋味可一點不好受,又冷又餓,饑寒交迫。

現(xiàn)在大家該知道了,為什么我們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了。就與冬夏季風有密切關(guān)系。特別是夏季風,它是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它來的時候如果太強,會造成水災,江河水位居高不下。如果太弱,會造成旱災,水稻田里該有水,而沒有水,農(nóng)作物會減產(chǎn),甚至絕收。當然了,我們比起孟加拉國來,還是算較為幸運的。孟加拉國是世界上遭受水災最頻繁的國家。

先介紹一下孟加拉國,孟加拉國位于南亞,面積只有14萬多平方千米,人口有1.4億,人口密度差不多達到了1000人/平方千米。我們國家的人口密度才多少,135人/平方千米。這個孟加拉國位于三面環(huán)山之間的低矮平原上,像一個喇叭,口正對著印度洋夏季風的方向,每到夏季風盛行的時候,風從海洋上帶來大量的降水,降水量多,而且80%集中在夏季傾盆而下。這是孟加拉國洪災頻繁的氣候原因:夏季降水太多,太集中。孟加拉國洪災頻繁還有地形原因: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全國85%的地區(qū)海拔在10米以下。所以,每年一到夏季,孟加拉國全國大部分都在水里了。我印象中,在1987年孟加拉大洪水,全國四分之三的地方被淹,國際社會為孟加拉國提供了人道主義緊急援助,救災船還沒有靠岸,災民都已經(jīng)來領(lǐng)救災物資了,怎么來的?游來的。長期被水淹,孟加拉國居民水性很好,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項基本技能。我還有一個印象,當時,孟加拉國向印度和中國索賠。為什么呢?理由是,孟加拉國洪水主要是從印度和中國來的。當然,水從印度的恒河,中國的雅魯藏布江來,這不是這兩個國家的責任,他們的理由是:這兩個國家人口眾多,大量開墾土地耕種,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泥沙大量淤積在恒河三角洲上,造成洪水不暢。當然了,孟加拉國人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不就是想讓中國印度多給你一點救災物資嗎?

孟加拉國容易出現(xiàn)洪災,除了上面進的氣候原因和地形原因以外,的確有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當然還有孟加拉國人口過于稠密,人們生活貧困,對災害治理、預防不足等等原因。

季風氣候顯著,它既有好處,也有弊端。以后我們還將遇到季風,還會在其他章節(jié)中遇到它,這里就不多啰嗦了。

【七年級-亞洲自然環(huán)境】相關(guān)文章:

七年級地理 自然環(huán)境對地方文化影響 說課稿

新編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qū)單元測試題

七年級地理下冊《俄羅斯》學案湘教版

七年級地理下冊《俄羅斯》學案1人教版

七年級地理下冊《自然環(huán)境》知識點

七年級-不同的人種

七年級地理上冊《日本》教學設計

七年級地理下冊《東南亞》第二課時學案人教版

七年級上冊地理《世界的居民》知識點梳理湘教版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訓練題

最新地理備課資料
熱門地理備課資料
精品推廣
隨機推薦地理備課資料
學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