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35分鐘滿分:4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個1分,共20分)
1.下列山脈和地形區(qū)均位于南方地區(qū)的是()
A.巫山山脈 黃土高原B.大興安嶺 長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 武夷山山脈D.陰山山脈 東南丘陵
2.下列關于秦嶺──淮河一線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我國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分界線B.是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C.是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D.是我國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3.以“黑土地”和“黃土地”為主的地區(qū)是()
A.北方地區(qū)B.南方地區(qū)C.西北地區(qū)D.青藏地區(qū)
4.我國四大區(qū)域中,人口最為稀疏的是()
A.北方地區(qū)B.南方地區(qū)C.西北地區(qū)D.青藏地區(qū)
5.下列關于北京的說法錯誤的是()
A.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教育、經濟、科學和文化中心
B.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部,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C.北京的長城、明清故宮、頤和園和天壇等均屬世界文化遺產
D.北京薈萃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百余所高等院校
6.我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地形區(qū)是()
A.四川盆地B.黃土高原C.東南丘陵D.青藏高原
7.下列地理事物中,與青藏地區(qū)高寒特征無關的是()
A.藏羚羊B.農業(yè)多分布于河谷地帶C.太陽能豐富D.礦產資源豐富
8.北京在城市建設和發(fā)展中,采取的不正確措施是()
A.加強高速公路建設和機場擴建,不斷改善交通條件
B.不斷擴大城市綠地和城市水網建設
C.大量拆除舊城古建筑和特色街區(qū),擴建新城區(qū)
D.積極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9.以黃河為界且位于黃土高原的省區(qū)是()
A.山西 山東B.河北 河南C.陜西 山西D. 內蒙古 陜西
10.下列措施不利于改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狀況的是()
A.修筑梯田B.退耕還林C.植樹種草D.筑路采礦
1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國()
A.北方地區(qū)B.福建東南部C.雷州半島南部D.廣東省東南部
12.目前,港澳地區(qū)與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經濟地域分工與合作的獨特模式是 ()
①港澳地區(qū)──“前店”②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后廠”
③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前店”④港澳地區(qū)──“后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下列關于香港位置和行政區(qū)劃的敘述,錯誤的是()
A.屬廣東省,位于珠江口東側B.北回歸線南側,屬熱帶
C.西與澳門相對D.北與深圳市毗鄰
14.下列產業(yè)中,為澳門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柱產業(yè)的是()
A.金融服務B.信息服務C.博彩旅游業(yè)D.轉口貿易
15.決定新疆綠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氣候C.土壤D.水源
16.被譽為“塞上江南”的灌溉農業(yè)區(qū)是()
A.內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C.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D.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17.下列少數民族中,主要聚居在新疆北部的是()
A.維吾爾族B, 回族C.哈薩克族D.蒙古族
18.下列開發(fā)建設的做法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不相符的是()
A.大力開發(fā)黑龍江、新疆邊遠地區(qū)的荒地種植水稻
B.建設“三北”防護林
C.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大力發(fā)展淡水養(yǎng)殖業(yè)
D.華北地區(qū)農業(yè)生產中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19.仔細閱讀以下四句話,屬描述北方地區(qū)的是()
A.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C.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D.人們常說:“到了昆侖山,氣息已奄奄;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風火山,三魂已歸天?!?/p>
20.根據“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的原則,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A.我國西北地區(qū)──發(fā)展林業(yè)B.青藏地區(qū)──畜牧業(yè)
C.南方地區(qū)──種植小麥D.北方地區(qū)──種植水稻
二、讀圖題
1.讀“秦嶺南北景觀圖”,完成下列要求。(共8分)
(1)秦嶺以北屬于我國的_________。(1分)
A.北方地區(qū)B.南方地區(qū)C.西北地區(qū)D.青藏地區(qū)
(2)秦嶺是一條________走向的山脈。(1分)
A.東-西B.東北-西南C.南-北D.西北-東南
(3)秦嶺以南生長的水果以______________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2分)
(4)下列各項目中屬于秦嶺以北地區(qū)的是________。(選填序號,選對一個得1分)
①黑土地 ②賽龍舟 ③潑水節(jié) ④冰燈 ⑤窯洞 ⑥西雙版納雨林
(5)古人云:“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造成這種差異的自然地理要素是()(1分)
A.氣候B.地形C.土壤D.氣候、地形、土壤
2.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每空1分,共12分)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區(qū)域名稱: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2)B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C地區(qū)的耕地類型是___________。
(3)B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C地區(qū)的農作物熟制是_________。
(4)在①②兩地中,地形以平原為主的是________,以高原為主的是_________。(填代號)
(5)②③兩地中,水土流失嚴重的是_________,森林資源豐富的是________。(填代號)
【八年級下冊地理期中考試試卷】相關文章:
★ 中國地理知識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