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目標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能準確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2.理解氣溫、日均溫、月均溫、年均溫等概念,記住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3.記住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
4.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征、分布及影響因素。
5.知道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分布特點、世界三大人種及分布,了解三大宗教,能說明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6.明確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差異、分布特點,了解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能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復習過程
一、前置學習——夯實基礎
1.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一年當中,世界陸地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月,南半球出現在月。
2.世界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一般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
3.一般說來,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這主要是受因素影響;山上氣溫低,山下氣溫高,這主要是受因素的影響。
4.從大氣中降落的、、等,統(tǒng)稱為降水。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5.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在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在地區(qū),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大陸內部降水少。
在通常情況下,山地迎風坡降水( ),背風坡降水( )。(多、少)
6.世界“雨極”是,世界“干極”是。
7.氣候是一個地方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一般變化。天氣是經常的。
8.影響氣候的主要要素是、和。
9.世界上的三種季風氣候類型是、、。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和。溫帶地區(qū)的大陸東岸是氣候,大陸內部是氣候,大陸西岸是氣候。
10.非洲的氣候以帶氣候類型為主,以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
11.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氣候;非洲北部主要是氣候。
12.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冬季。
13.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與決定的。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得十分;18世紀以后,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才大大。(人口增長速度的快慢用來表示。)
14.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世界上,發(fā)展中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較,發(fā)達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較。
15.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使人口的增長與、的發(fā)展相適應,與、相協調。
16.世界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qū)是和,洲以及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地區(qū)。
17.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人類可以分為、和三個主要人種。世界上所有人種都是的,沒有優(yōu)劣之分。
18.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洲、洲、洲。黃種人主要分布在洲的東部。非洲北部和印度北部分布著種人。
19.世界上主要的語言有、、、、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等,這也是的工作語言。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
20.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和。其中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21.聚落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它有多種多樣的風格式樣,與關系密切,如北極地區(qū)因紐特人居住的是;東南亞地區(qū)人民居住的是;我國黃土高原地區(qū)居住的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是。
22.目前,世界上有多個國家,還有多個地區(qū)。
23.世界上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是、、、、、。
24.世界人口在1億以上的國家有、、、、、、、、、、。
25.世界各國按照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
26.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有關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叫做。發(fā)展中國家間的互助合作,叫做。
27.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其總部設在洲國的城市。有六個主要機構,其中是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機構,它由、中國、、英國、俄羅斯、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二、合作探究
1.讀“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回答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氣溫從( )向( )逐漸降低。
(2)熱帶地區(qū),年平均氣溫一般在( )℃以上。
(3)世界上最熱的大洲是( )洲,最冷的大洲是( )洲。
(4)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在( )℃以下,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地10℃,主要原因是()。
(5)南半球同北半球相比,( )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原因是( )。
2.讀圖,完成下題。
(1)該地在半球(南、北),判斷依據是。
(2)A地對應的氣溫和降水曲線圖為圖(甲、乙)。
(3)乙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這說明,沿海地區(qū)降水不僅僅跟離海遠近有關,還與等因素有關。
三、拓展提高
1.下列詞語中,描述天氣的是( )
A.風和日麗B.長夏無冬C.四季如春D.常年濕潤
2.天氣符號“
”表示的天氣狀況是( )
A.西北風六級B.西南風八級C.東北風六級D.東南風八級
3.臺風在我國登陸時,常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但有時也對農業(yè)生產產生有利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 )
A.帶來狂風B.形成大量降水C.形成悶熱天氣D.沿海地區(qū)形成巨浪
4.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大量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詩句。以下四句詩中,描述天氣的是( )
A.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C.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吹來舶棹風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5.上課鈴響了,幾個同學滿頭大汗跑進教室,老師說:通常這個時候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要注意防暑。這節(jié)課上課的時間最有可能是( )點。
A.10B.12C.14D.16
6.衛(wèi)星云圖上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雨區(qū)。當北京為綠色時,說明北京地區(qū)當時是( )
A.晴朗天氣B.陰雨天氣C.陰轉晴天氣D.晴轉陰天氣
7.與圖中所示天氣相符的天氣符號是(D)
8.寒冷的冬季,農民利用塑料大棚種植了許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 )條件。
A.地形B.氣溫C.肥力D.抗病
9.圖中的天氣符號表示陰轉晴的天氣是( )
10.下面是泰安市6月初四天的天氣狀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寫出6月4日的天氣狀況。
(2)家住泰城的小明約小亮于星期二下午2點到山東科技大學操場上打籃球,小亮的媽媽認為該天氣此時不適宜打球,并打電話告訴小明不能應約,這是為什么?
11.某山山腳下溫度為16℃,山頂溫度為10℃,這座山相對高度約為( )
A.2000米B.1000米C.600米D.200米
12.小亮測得5月7日最高氣溫是24℃,最低氣溫是14℃,那么這天的日較差是( )
A.38℃B.10℃C.19℃D.5℃
13.讀株洲市某日氣溫變化曲線圖,回答(1)~(3)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
A.正午12點B.約14時C.日出以前D.子夜
(2)氣溫日較差指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這一天,株洲的氣溫日較差是( )
A.10.5℃B.9℃C.11.5℃D.67.5℃
(3)下列對當地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的描述,與這一天株洲所處的季節(jié)不相符合的是( )
A.超市大量銷售消暑食品B.學校放暑假C.人們用電風扇或空調降溫D.農民采摘春茶
14.圖中表示的是四個地點的氣溫曲線圖,其中位于熱帶的是( )
15.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網友,這位網友向他介紹當地的氣候特征時說:我們這里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這種氣候屬于( )
A.亞熱帶季風氣候B.地中海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D.熱帶雨林氣候
16.某中學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五名同學,在進行亞歐大陸性氣候課題研究過程中,發(fā)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請發(fā)揮你的智慧,積極參與他們的研究。
四、問題探究
(1)小芳發(fā)現地處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qū)的A、B、E三地氣候變化有以下規(guī)律:由A到B到E,氣溫年較差逐漸加大,而年降水量卻呈現出遞減趨勢。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玲玲發(fā)現一奇特現象,F地區(qū)雖然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地處同一個緯度,但兩地氣溫在同一季節(jié)卻出現了20℃的溫差。你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小明需要了解德州的氣溫和降水情況,你認為乙圖中圖能幫助小明解決這一問題。請你嘗試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描述德州的氣候特點。
(4)小偉登錄網站查閱資料時,一則意大利冬季發(fā)生洪水災害的報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認為這一報道可信嗎?,理由是。
五、拓展應用
蓓蓓負責研究“氣候影響居民日常生活”這一子課題。她發(fā)現:人們的日常生活深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進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請你結合她所提供的資料,給出合理的解釋與建議。
(1)新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反映了當地怎樣的氣候特點?
(2)1月份,家住海南的軍軍同學要到哈爾濱參觀冰燈,你提醒他要注意什么?
17.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亞洲B.歐洲C.南美洲D.非洲
18.目前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是( )
A.美國B.埃及C.日本D.印度
19.下列關于世界人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口密度大的地區(qū),人口自然增長率高B.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的地區(qū),人口稀少
C.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區(qū)D.發(fā)達國家人口增長快
20.小麗到某地旅游,她發(fā)現當地居民皮膚白晰,頭發(fā)多呈波狀、色淺,鼻梁高,嘴唇薄,游覽的過程中,常見到尖頂的宗教建筑“教堂”。小麗旅游的地方可能是( )
A.非洲南部B.亞洲西部C.亞洲東部D.歐洲西部
21.“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春風拂面”是清明節(jié)的真實寫照。下列清明節(jié)的民俗活動中與這個時期的氣候相適宜的是( )
A.蕩秋千、掃墓B.放風箏、植樹C.拔河、蕩秋千D.掃墓、拔河
22.居住在農村的人們主要從事的生產活動是( )
A.放牧B.捕魚C.耕作D.伐木
23.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北京市掀起了學習英語的熱潮,其主要原因是( )
A.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B.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C.英語是聯合國的唯一工作語言D.英國參加2008奧運會的運動員最多
24.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 )
A.英語B.漢語C.法語D.俄語
25.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
A.法語B.俄語C.漢語D.阿拉伯語
26.下列建筑分別代表的宗教是( )
A.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B.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C.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D.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
27.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蘭教D.道教
28.被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視作圣城的是( )
A.麥加B.麥地那C.開羅D.耶路撒冷
29.以下現象與佛教有關的是( )
A.瑪麗上個星期隨媽媽去教堂做了一次禮拜B.豐山亭大雄寶殿前人山人海,香煙繚繞
C.學校附近有家回民面館,專賣牛肉面D.清真寺門口今天聚集了很多戴著白帽子的人
30.右圖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環(huán)境是( )
A.炎熱干旱的沙漠B.終年嚴寒的地區(qū)
C.炎熱多雨的氣候D.地勢高峻的高原
31.關于聚落的發(fā)展變化,下列認識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B.保護好有價值的建筑群和遺址
C.處理好聚落發(fā)展與保護的關系D.遺址沒有實用價值,應拆舊蓋新
32.下列有關氣候與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
A.東南亞的房屋多平頂,墻壁厚,窗子小B.長春冬天寒冷,人們喜歡吃火鍋
C.雨衣在新教吐魯番盆地銷售量很好D.印度人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看球賽
33.下列有關文化風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阿拉伯人喜愛白色,男人的傳統(tǒng)服裝是白色的纏頭巾和寬大的白色長袍
B.俄羅斯的拉丁舞是世界舞蹈苑中的一支奇葩
C.歐洲人酷愛魚類產品,愛吃魚生
D.美國的相撲聞名于世界
34.讀圖,世界上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是圖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5.發(fā)展中國家大多分布于( )
A.亞、非、拉丁美洲B.北美、歐、大洋洲C.拉美、歐、大洋洲D.亞、歐、北美洲
36.關于美國某汽車制造車間的描述:“許多零部件是由韓國提供的,鋼材是用巴西的鐵礦石煉制的,制造輪胎的橡膠來自泰國,部分工人來自墨西哥”,這說明了( )
A.美國缺乏鐵礦石B.美國缺乏獨立生產汽車的能力
C.墨西哥工人技術水平高D.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
37.下列國家與其首都對應正確的是( )
A.法國一柏林B.印度—東京C.英國—倫敦D.日本一新德里
38.下面四個國家中,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是( )
A.澳大利亞 B.美國 C.日本 D.巴西
41.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是(B)
A.石油輸出國組織B.國際奧委會C.聯合國D.世界貿易組織
39.到2009年5月31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經造成99人死亡,15000多人感染,遍及全世界54個國家,擔任此次疫情通報、研究以及與各國政府聯系協調的國際組織是( )
A.聯合國B.國際奧委會C.世界貿易組織D.世界衛(wèi)生組織
40.不完全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組是( )
A.中國、法國B.英國、俄羅新C.美國、德國D.中國、美國
41.曼哈頓島東河河畔,有一座聯合國城。來自140多個國家的2萬多工作人員在39層的聯合國大廈辦公。曼哈頓島地處( )
A.美國紐約B.美國舊金山C.英國倫敦D.法國巴黎
42.下列負責國際體育事務的國際組織是( )
A.世界貿易組織B.石油輸出國組織C.聯合國D.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43.在聯合國的協調下,中國海軍參加了海外護航行動。這種協調行為,體現了聯合國的宗旨是( )
A.南南合作B.南北對話C.促進經濟發(fā)展,改善環(huán)境質量D.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
【《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fā)展與合作》地理練習測試題】相關文章:
★ 失蹤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