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學問題的變化
【修訂前】
◎這個地區(qū)中有哪些主要國家?
◎這個地區(qū)中有沒有對當地或世界影響較大的自然資源?
◎怎樣描述一個地區(qū)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
【修訂后】
◎一個地區(qū)有哪些主要國家?
◎一個地區(qū)有哪些對當地或世界影響較大的自然資源?
◎怎樣描述一個地區(qū)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
【目的意圖】
新教材的導學問題更加關注學科思想,內容要求更加明確(有沒有對當地或世界影響較大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對當地或世界影響較大的自然資源),語言的描述也更加規(guī)范、精煉(這個地區(qū)中有哪些主要國家→一個地區(qū)有哪些主要國家)。
二、教學內容的增加和減少
變化1 刪掉了舊教材第一目“長期的熱點地區(qū)”及部分文字內容和活動,將圖片資料變成新教材第一目“三洲五海之地”的閱讀材料
【修訂前】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的半個多世紀里,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地區(qū)像中東地區(qū)一樣,一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qū)。頻繁的沖突、戰(zhàn)爭(圖8.1),給這里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修訂后】
【目的意圖】
新教材內容編排更加精煉,將戰(zhàn)爭不斷的中東圖片內容變成閱讀材料并增加了最新的資料和地理信息。
變化2 承載“三洲五海之地”知識地圖的變化
【修訂前】包括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修訂后】刪除了地球上的那些重要經線。
【修訂前】展示中東地區(qū)的地形、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等地理信息。
【修訂后】展示中東地區(qū)的地形、主要國家及首都等信息。
【目的意圖】
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圖,舊教材的圖片上有世界主要的經緯線,如: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這部分基礎知識已掌握,因此新教材圖片更簡潔,減少了知識的重復。
中東的地形圖新教材增加了國家名稱及首都,使信息更豐富,讓學生能通過讀圖獲取更多的地理信息。
變化3 “三洲五海之地”文字內容的變化
【修訂前】
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有一個地區(qū),人們稱它為“中東”。從圖8.2和圖8.3可以看出,中東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自古以來,中東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備受關注。
【修訂后】
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有一個地區(qū),稱為“中東”。它包括西亞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中東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qū)。從圖8.1和圖8.3可以看出,中東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戰(zhàn)略位置極為重要。
活動新增了本區(qū)地跨兩大洲的國家、“五?!敝心囊粋€是湖泊及說明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在東西方聯系方面重要作用的內容。
【目的意圖】
新教材明確提出了中東的范圍及與西亞的區(qū)別,代替了舊教材以活動的形式出現的中東和西亞范圍的差別。新教材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中東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qū),突出了中東地區(qū)地處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戰(zhàn)略位置極為重要?;顒有略龅膬热葜饕寣W生通過活動,進一步認識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變化4 “世界石油寶庫”文字內容的變化
【修訂前】
1.地位: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
2.分布: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
3.主要輸出地區(qū)及影響: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4.主要產油國及石油對所在國家的影響: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從出口石油中賺了很多錢,成為富裕國家。由于石油資源采一點就少一點,所以這些產油國家,都在考慮石油資源采完以后,本國經濟的出路問題。
【修訂后】
1.地位: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qū),也是世界上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
2.分布:中東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
3.主要輸出地區(qū)及影響:由于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東亞、歐洲西部和北美洲(圖8.6),也是世界上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對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舉足輕重。
4.主要產油國及石油對所在國家的影響: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主要產油國家,靠出口石油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還成為富裕國家。但是,石油資源不可再生,開采一點少一點,所以這些產油國家都在考慮未來繼續(xù)發(fā)展的問題,實施經濟發(fā)展多樣化戰(zhàn)略。
【目的意圖】
新教材的第2目以“世界石油寶庫”代替了舊教材的“豐富的石油資源”,突出了中東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文字內容的變化,一方面語言上更加條理、明確(主要產油國的數量上增加)、嚴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從出口石油中賺了很多錢,成為富裕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主要產油國家,靠出口石油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還成為富裕國家);另一方面更新了最新的相關地理信息:如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中東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東亞、歐洲西部和北美洲;活動中也更新了2007年最新的中東石油儲量、產量、出口量餅狀圖的比重數據等。
變化5 承載“匱乏的水資源”知識地圖的變化
【修訂前】展示了中東地區(qū)的河流。
【修訂后】展示了中東地區(qū)的水資源。
【目的意圖】
新教材在圖片上增加了中東地區(qū)的國家名稱,同時將以色列與周邊國家共用淡水資源的局部圖放大,這樣圖上的信息更詳細、更完整,便于學生讀圖分析探究──中東河流稀少,許多國家共用一條河流或一個湖泊的淡水資源,從而得出結論:河流、湖泊水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東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
變化6 “匱乏的水資源”文字內容的變化
【修訂前】
與豐富的石油資源形成鮮明的對比,中東的水資源卻很少。中東地區(qū)氣候干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qū)。匱乏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有關河流、湖泊水資源的分配和爭奪(圖8.7),成為中東地區(qū)的又一個焦點。
【修訂后】
與石油資源的豐富形成鮮明對比,中東的水資源匱乏。中東氣候干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qū)。水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中東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fā)展,中東水資源緊缺日趨嚴重。河流、湖泊水資源分配上的矛盾(圖8.7),也是形成中東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
活動內容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修訂前是對照“世界氣候分布圖”,看看中東地區(qū)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修訂后是對照“世界氣候分布圖”,找出中東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范圍;同時以麥地那為例,描述熱帶沙漠氣候的特征的活動題,修訂前課本給出的是麥地那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而修訂后給出的是麥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個活動題:沙特阿拉伯是中東面積最大的國家。讀圖8.7,概括沙特阿拉伯地表水資源特點。沙特阿拉伯該如何解決水資源問題?嘗試提出你的建議。
【目的意圖】
新教材在文字措辭上更加準確(中東的水資源卻很少→中東的水資源匱乏),語言更加精煉(匱乏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水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中東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fā)展,中東水資源緊缺日趨嚴重?!敝赋隽酥袞|地區(qū)水資源緊缺的嚴峻形勢。
變化7 承載“多元的文化”知識地圖的變化
【修訂前】展示了阿拉伯人、猶太人和波斯人及相關信息。
【修訂后】展示了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猶太人及相關信息。
此外,麥加的大清真寺圖片做了更換。
【目的意圖】
新教材將中東地區(qū)的居民及多元化的文化做了更全面的展示,更換的圖片更清晰。
變化8 “多元的文化”文字內容的變化
【修訂前】
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歷史上,東西方文化在這里頻繁交流,多種民族在這里匯聚?,F在,中東的各民族仍然保留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大多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文化上的差異(圖8.11)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訂后】
中東民族文化差異大,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流頻繁。中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猶太教的發(fā)源地,目前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圖8.10),少數居民信奉基督教、猶太教等宗教。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圣城。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圖8.11)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新教材增加了閱讀材料:宗教圣城—耶路撒冷,舊教材的閱讀材料阿拉伯國家的風俗習慣成為新教材活動的一段材料,刪減了舊教材的活動內容,新增了活動內容:根據阿拉伯人的白色服飾、傳統的交通工具—駱駝及中東地區(qū)的傳統民居—平頂屋等材料,討論這些現象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目的意圖】
新教材第4目以“多元的文化”代替了舊教材的“文化差異”,突出了中東地區(qū)文化的多元性。文字內容的變化,語言的描述更加簡潔。活動內容突出了中東的人類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中東》教材的變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