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地理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自主發(fā)展,人文見長”
新課導入,顧名思義即是一節(jié)課的導語,它雖然不是課的正文,但卻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如果處理得好,即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視。每次地理課,我都精心的巧妙地設計新穎地理導入,目的是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地理導入的種類很多,現(xiàn)總結如下:
一、故事導入法:在學習新課知識之前,給學生們講個和新課知識聯(lián)系緊密的地理小故事,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上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一課時,我先簡單地講了一個小故事:2003年9月10日9點多,一位老奶奶憑著一張中獎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花旗銀行要求兌現(xiàn),遭到銀行拒絕。因為按票面規(guī)定,中獎領款日期是9月9日,老奶奶痛惜不已。這時一位中年人對老奶奶說:“這張廢票3000美元賣給我吧”。老奶奶心里想,這張廢票反正無用處,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著廢票馬上乘飛機從馬紹爾機場飛往檀香山,1小時后飛機降落在檀香山機場,這時當?shù)貢r間是9月9日11時。中年人以3000美元買到的中獎彩票一下飛機就向檀香山花旗銀行領取8000美元。死票復活,這是怎么回事?上飛機明明是9月10日,怎么下飛機變成了9月9日,難道時光可以逆轉?接著我就說:“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要揭開這個奧秘”。經過這樣的導入,一下子就誘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課堂處于活躍的氣氛之中,從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歌曲導入法:21世紀的中學生由于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對課堂的氛圍要求也很高,他們喜歡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欣賞一段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無疑是把過去死氣沉沉的課堂注入鮮活的血液,真正的是地理課堂成為學生享受知識的課堂。例如在講授《西部開發(fā)的重要陣地——新疆》之前,先通過視頻播放歌曲《新疆好》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把學生帶入了新疆那如詩如畫的情境之中。這樣有了渴求知道新疆的有關知識的興趣,可想而知這節(jié)課上起來就會賞心悅目。再有講授《臺灣》請同學們欣賞《高山青》這首歌,阿里山的美麗風景醉入學生心扉。講授亞洲的地形時可以播放<<亞洲雄風>>“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象熱血流。”這樣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美妙的學習氛圍。
三、謎語導入法:在講授《地圖》這節(jié)課時我先給學生們出個謎語“一張畫,雖不大,五湖四海,全裝下。”學生們猜出這個謎底之后,我就因勢利導開始講授地圖的有關知識。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對地圖的好奇而認真主動地學習地圖知識。再如,在講授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時,我事先準備一些謎語:無處不開花(長春),久雨初晴(貴陽),四個人跑賽你第一(拉薩),歐洲無戰(zhàn)爭(西安或西寧),這樣通過猜謎,學生真的很感興趣,然后我就追問,你們知道這些地名所在的省區(qū)嗎?當然大部分學生和愕然,我就趁熱打鐵,開始了34個省級單位的講授。因此謎語導入,往往可以妙趣橫生。
四、懸念導入法:思維永遠是從疑問開始,所謂“多疑善問,增長才智”。 設置懸念、疑問式的導入,可以開啟思維。《地形的變化》一節(jié),上課伊始,展示《喜馬拉雅山及其海洋生物化石》示意圖,提問:“你了解這座山脈嗎”?學生紛紛回答:“這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接著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現(xiàn)在該山中,可能嗎?為什么?”。再比如,在我國《地勢和地形》一課導入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江和黃河的簡圖,然后問學生知道它們的流向嗎?再把水電站集中的區(qū)域畫出來,問:為什么水電站會集中在這樣的區(qū)域?這樣促使學生內心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習動機,為新課學習打下基礎。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所學的知識有用,于是就有興趣去學。
五、復習導入法:“溫故而知新”,由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符合學生循序漸進的認識規(guī)律。運用此方法導入新課,關鍵在于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也就是它們的結合點,通過精辟語言組織,使導語成為聯(lián)系新舊知識的橋梁、紐帶,從而自然過渡到新課的主題。如在講述初中地理第三冊“中國地形概況”時,可以先由學生回顧在世界地理學過的有關地形的知識:①什么是地形?②地形分為幾種類型?③中國地形概況怎樣?而后引出學習新課題—中國的地形。這樣導入銜接自然,水到渠成,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復習導入,可以達到承上啟下的教學效果。
六、詩歌導入法:利用詩歌導入,可以創(chuàng)設意境。詩歌是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和哲理性,不僅能給人一種語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還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若能運用好詩歌來導入新課,將能夠創(chuàng)設美好的意境,吸引學生去探求知識。如可以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作為導語,帶領學生來學習“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山的美妙情景,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再比如可引用“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遠看是山,近看成川”來導入?yún)^(qū)域地理“青藏地區(qū)”這節(jié)課。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來導入“地球的運動”。
七、時事導入法:利用時事新聞導入,貼近學生生活。在講授國家地理或者區(qū)域地理時可采用這種方法。比如可聯(lián)系最近的新聞廣播、報紙、電視報道等內容導入新課,用“克什米爾地區(qū)”引入“南亞地區(qū)”;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對抗”引入“西亞和北非”;用“2008年奧運會”引入“北京”;用“2008年春節(jié)南方雪災情況”引入“南方地區(qū)”等的學習,使學生感覺地理學習時刻都在身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地理”處處可見,從而起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用。
八、直接導入法:開門見山導入這種方式比較直截了當,這種導入的方法常被許多地理教師所采用,它是在上課開始時,由教師直接闡明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以及教學程序,從而更為簡單扼要切入主題,明確學習目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立刻對這節(jié)課心中有數(shù),可以及時調整好心態(tài)。如在講述 “大洲和大洋”時可以采用直接導入:目前,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存在著生物,有我們人類生存,我們人類是生活在陸地上。但有人說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因為如果我們從太空俯視地球,地球表面有71%被海水覆蓋,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學習“大洲和大洋”。
總之, 地理的新課導入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哪一種導入方法都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并且作到靈活地應用,新穎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地理導入都能引起學生對新課地理知識的關注,多元化的地理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更多地理教學經驗分享,盡在查字典小學網!
【地理教學導入法】相關文章:
★ 地緣政治學說
★ 地理思維方法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