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國的地勢地形
1、地勢特征: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分三級階梯分界線:第一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山脈、雪峰山脈)第三階梯
山勢走向: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qū)。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v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區(qū):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常見的自然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qū)域;云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qū)地形崎嶇,石灰?guī)r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準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農業(yè)發(fā)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2.2 中國的氣候
1、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1、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2、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qū)最為遼闊。)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特別是夏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災害天氣:主要有寒潮、臺風、旱災、洪澇等。
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fā)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干旱是對我國農業(yè)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根據(jù)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yè)生產的實際,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qū)。
3、我國氣溫最冷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zhèn);最熱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降水最多地方:臺灣省的火燒寮;最少地方: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4、一個地方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2.3河流和湖泊 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qū)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tǒng)。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qū)域,成為外流區(qū)。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qū)域,叫做內流區(qū)。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qū)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qū),水量豐富。以北地區(qū)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干旱地區(qū)。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武漢);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荊江。(注意:長江的開發(fā)請看筆記)。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qū),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注意:黃河的憂患如何治理請看筆記。
【2017年中考地理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 中國地理科普知識
★ 中國地理知識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