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當導演,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充分活動,演好每一場“戲”。
在活動中,教師要滿懷情感和希望,認真傾聽,適時輔導,在學生交流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當好裁判,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本人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切實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這樣做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課堂活力,切實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課堂教學民主化,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學生中蘊藏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不同學生由于思維方式不同,產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也不盡相同。
教師通過激勵、引導學生大膽的陳述自己的觀點——賦予學生“體驗自我”“走向成功”的機會,不僅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更重要的是能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切實激活課堂。如在“中東地區(qū)”一章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中東地區(qū)成為世界長期的熱點地區(qū)”等有關問題,我讓同學們從中選擇一個主題,通過查閱有關報刊、資料或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有關材料,將它們整理成文稿的形式或制作成計算機演示文稿,讓學生輪流登上講臺分析、演講。
學生講完后,教師進行歸結、評析,并引導同學們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統(tǒng)一認識,從而實現(xiàn)了“師生角色的換位”,強化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想查看更多地理教學經驗分享,請關注查字典地理網(wǎng)!
【師生演好“這場戲”】相關文章:
★ 同心圓模式
★ 塔吉克族
★ “新經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