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園村龍鼓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的漢族鼓樂。到了清末民初時期最為興盛,經(jīng)常受邀到附近廟會表演,在京西北地區(qū)享有盛名。至今已傳承七代。龍是漢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征,由圖騰崇拜意識,后演變?yōu)槠砬筘S收、祈求平安的漢族民俗活動。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起源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流傳在昌平流村鎮(zhèn)漆園村的龍鼓,其前身為鍋子鼓,產(chǎn)生于當?shù)卮迕衿笄笙麨某?、保佑平安的期盼和愿望,是村民請娘娘時所奏的樂曲和護駕的隊伍,后來又在祭祀和廟會等活動中演奏。相傳,龍鼓產(chǎn)生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距今約260多年歷史。
龍鼓共有36套古譜,樂譜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使人們在演奏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其中既有祭祀儀式中使用的莊重、渾厚的樂曲,又有表現(xiàn)生活中歡快場景的樂曲?,F(xiàn)已整理并演奏的有三鍋子、六鍋子、七鍋子、混蛟龍、雙釘鈸、斗鵪鶉等6套鼓樂。三鍋子為前奏,其它樂曲有的是祭祀時演奏,有的是娛樂性演奏,混蛟龍為高潮。
現(xiàn)狀
漆園村龍鼓豐富了老百姓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對新農(nóng)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今 后還將進一步做好挖掘、保護工作,使這項民間藝術繼續(xù)傳承下去。
【漆園村龍鼓】相關文章:
★ 探索地球磁場成因
★ 天氣圖預報的方法
★ 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