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 | 風浪、海嘯 |
潮汐 | 白天的海水漲落稱為潮,夜晚的海水漲落稱為汐 |
洋流 | 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 |
二、洋流的成因及分類
1. 按成因分類
(1)風海流:受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影響形成。
盛行風 | 風海流名稱 | |
低緯信風 | 東北信風(北半球) | 北赤道暖流 |
東南信風(南半球) | 南赤道暖流 | |
中緯西風 | 西南風(北半球) | 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
西北風(南半球) | 西風漂流(寒流) | |
極地東風 | 東北風(北半球) | 千島寒流、東格陵蘭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
東南風(南半球) | 南極環(huán)流 | |
季風(北印度洋) | 北印度洋季風環(huán)流 |
海峽或運河 | 表層海水流向 | 底層海水流向 |
直布羅陀海峽 | 大西洋地中海 | 地中海大西洋 |
蘇伊士運河 | 地中海紅海 | 紅海地中海 |
曼德海峽 | 印度洋紅海 | 紅海印度洋 |
霍爾木茲海峽 | 印度洋波斯灣 | 波斯灣印度洋 |
卡拉加特海峽 | 波羅的海北海 | 北海波羅的海 |
黑海海峽 | 黑海地中海 | 地中海黑海 |
海區(qū) | 離岸風 | 補償流 |
北太平洋東岸 | 東北信風 | 加利福尼亞寒流 |
南太平洋東岸 | 東南信風 | 秘魯寒流 |
北大西洋東岸 | 東北信風 | 加那利寒流 |
南大西洋東岸 | 東南信風 | 本格拉寒流 |
南印度洋東岸 | 東南信風 | 西澳大利亞寒流 |
赤道附近 | 赤道逆流 |
? | 暖流 | 寒流 |
流向 | 通常從低緯流向高緯 | 通常從高緯流向低緯 |
水溫 | 比流經(jīng)海區(qū)水溫高 | 比流經(jīng)海區(qū)水溫低 |
海水等溫線示意圖 | ? | ? |
海水等鹽度線示意圖 | ? | ? |
即暖流流經(jīng)海區(qū)的等溫線凸向高緯度海區(qū),寒流流經(jīng)海區(qū)的等溫線凸向低緯度海區(qū)。
(2)洋流與等鹽度線的關系暖小寒大
即暖流流經(jīng)海區(qū)的等鹽度線向數(shù)值小的方向凸出,寒流流經(jīng)海區(qū)的等鹽度線向數(shù)值大的方向凸出。
(3)等溫線與等鹽度線的關系
①在中低緯度海區(qū),等溫線與等鹽度線凸出的方向相反;在中高緯度海區(qū),等溫線與等鹽度線凸出的方向相同。
②在中低緯度海區(qū),等溫線上的數(shù)值變化趨勢與等鹽度線上的數(shù)值變化趨勢相反;在中高緯度海區(qū),等溫線上的數(shù)值變化趨勢與等鹽度線上的數(shù)值變化趨勢相同。
三、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海區(qū) | 環(huán)流規(guī)律 | 模式 | 大洋西部 | 大洋東部 |
熱帶、副熱帶海區(qū)(除北印度洋海區(qū)) | 北半球:順時針 | ? | 暖流 | 寒流 |
南半球:逆時針 | ? | |||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 | 逆時針 | ? | 寒流 | 暖流 |
北印度洋海區(qū) | 夏季:順時針 | ? | ||
冬季:逆時針 | ? | |||
40S~60S附近 | 西風漂流 | ? |
②冬季,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東北季風,季風洋流向西流,環(huán)流系統(tǒng)由季風洋流、索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組成,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西南季風,季風洋流向東流,環(huán)流系統(tǒng)由季風洋流、索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組成,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③除北印度洋季風環(huán)流和南極大陸外圍的西風漂流外,全球各海區(qū)的洋流分布符合規(guī)律。
④北半球的西風漂流為暖流,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因為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灣暖流的延續(xù),分別稱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橫亙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圍繞南極大陸自西向東繞一周,且因南極大陸冰雪覆蓋,氣溫極低,必然影響周圍海域的溫度,同時,南極大陸延伸出來的冰舌形成的海洋冰山融化時吸熱降溫,因此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為寒流。
四、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1. 對氣候的影響
(1)高低緯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diào)節(jié)全球熱量分布。
(2)對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如西歐為典型的海洋性氣候、摩爾曼斯克成為不凍港、巴倫支海成為俄羅斯海軍基地與北大西洋暖流密切相關。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墨西哥灣沿岸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受流經(jīng)當?shù)氐呐饔绊戯@著;北非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北美西南太平洋沿岸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受流經(jīng)當?shù)氐暮饔绊戯@著。
2. 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1)寒、暖流交匯處餌料豐富,形成著名漁場。
(2)上升流將深層營養(yǎng)物質(zhì)帶到表層,形成大漁場。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交匯處;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舟山漁場:臺灣暖流與東海沿岸寒流交匯處;秘魯漁場:上升流(秘魯寒流)。
3. 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加快凈化速度,擴大污染范圍
4. 對海洋航行的影響:順流加速(節(jié)約時間,縮短運轉(zhuǎn)周期,節(jié)約燃料,減少事故),逆流減速
明代鄭和下西洋出發(fā)時選在冬季,返回時選在夏季。原因:冬季借助冬季風和我國南下沿岸流,在北印度洋借助東北季風形成的洋流;夏季借助北印度洋西南季風形成的洋流,在太平洋借助夏季東南風和臺灣暖流。
【海水運動】相關文章:
★ 2015-2016學年高考地理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同步練習(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