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學生對地理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其基礎知識薄弱、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因此在課堂上急于提問而影響課堂秩序;而初中地理課堂則肩負著基礎知識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因此時間就顯得十分緊迫。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上的問題,接著結合實際提出了提高地理課堂質量與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地理課堂;現(xiàn)狀;質量;方法
1.初中地理課堂的現(xiàn)狀與問題
初中地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從初一開始就已經(jīng)有開課了,它具有實用性強、可操作性高的特點,學生在接觸它之后,將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學生由于求知欲的驅使,能夠認真的聽課,但他們基礎知識薄弱,因此也常常出現(xiàn)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在沒有系統(tǒng)學習地理之前,學生對客觀的地理現(xiàn)象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每當涉及這類知識的時候,他們總想深入了解和窮追不舍,這就會使得課堂陷入混亂,甚至影響教學。
地理作為理科在中學階段卻被納入文科,使得它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方法模棱兩可,用文科的方法來學習理科是非常講究技巧的。要學好地理就必須在積累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考,從而掌握現(xiàn)象的本質和共性,那么地理課堂就肩負著完成這種重要轉變的使命了。課堂上學生的疑問大多數(shù)是由于缺乏現(xiàn)象的聯(lián)系和本質的認識而對知識點產(chǎn)生困惑,所以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就必須懂得把抽象的地理概念進行形象化和具體化,懂得利用短暫的課堂時間解釋最核心的問題。
地理在初中的眾多學科之中是處在非常普通的地位,即使學生有興趣學習,卻由于各種原因,課后還是缺乏時間和精力去深入探究的,因此地理課的堂上45分鐘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要利用這短暫的時間完成知新課的講授、練習、鞏固和復習,就必須處理好課堂的紀律和結合學生實際,同時還要注意課堂教學的技巧。
初中地理課堂有其獨特的現(xiàn)狀與問題,我們必須要結合客觀實際情況,用具體的方法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從而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2.1巧妙的課前小測
地理在中學階段作為文科,很多知識都是依靠積累的,而且其穩(wěn)定性是非常強的。例如,中國的海路位置是: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那么這個知識點就是恒定不變了,只要學生掌握了就一輩子都受用。但是這些知識會受到大腦“遺忘曲線”的影響,很容易就會忘掉,那么克服這條“曲線”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練習,相同的知識只要反復接觸就會變成常識,永遠都能記住了。不僅如此,針對學生課后缺少復習地理的這種陋習,課前小測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從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fā),每次上課前都準備10條填空題作為小測題目,并設計每個空10分,題目必須都是最基本的、重點的和精辟的知識點。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提前出示題目和答案讓學生瀏覽一遍,從而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了的內容,當開始上課之后立刻進行小測,并隨堂收起來批改。但是要注意一個問題,僅是進行課前小測還是不夠的,因為有一些平時學習散漫的學生常常不當這一回事,所以必須設立監(jiān)督制度,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如果學生不做小測就直接通知其家長,從而約束調皮的學生。
初中地理現(xiàn)今來說只是面向會考,其難度要求都是最基本的,面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進行強化訓練和小測就可以讓學生過關了,因此課前小測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承上啟下的課堂教學方法,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之前學習了的重點從而更好的開始新課的學習,又能讓教師及時掌握其學習情況。
2.2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地理本身作為理科,其很多概念和現(xiàn)象都是要動態(tài)的演示和分步的解釋才容易讓學生接受的。例如講述月相的變化:新月→上玄月→滿月→下玄月,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形狀,觀測者所在的位置和觀測的角度又有不同,對于缺乏立體觀念和抽象思維的初中學生來說,僅利用書本的靜態(tài)圖和文字說明是難以接受這個知識的,甚至可能連圖都看不明白。這就關系到如何把抽象的、動態(tài)的知識進行形象化和具體化了,而多媒體課件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了。
多媒體課件具有強大的演示功能,它是建立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和投影儀平臺,集合圖像、聲音、視頻于一體的教學工具。運用它就可以把運動的、變化的地理現(xiàn)象分成若干個靜止的片段,把事物的本質以若干個表象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例如夏季風的進退影響我國東部雨帶的移動,雨帶分別在6、7、8這三個月北跳三次,然后在9月份回到華南,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但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分別演示每個月雨帶具體移動到什么位置,再加以說明對該地區(qū)造成的影響,化整為零逐步講授。經(jīng)過實踐,課堂的教學效果有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初中一節(jié)課一般是上45分鐘,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要完成課前小測、新課講授和鞏固練習就顯得十分緊迫了。講課的內容是不能減少的,語速也不適宜加快,那么只能在板書方面提速,而多媒體課件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了。提前把地理課的板書設計好,然后上課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打開使用,在不影響學生做筆記的基礎上,就可以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不僅如此,它還要比手工畫圖和教學掛圖更靈活方便,因為教學掛圖中的要素過于繁瑣,很多不需要的地理事物交錯出現(xiàn),容易引起學生的視覺混亂,而教師運用課件就能靈活地對地圖進行加工處理,更加突出各類專業(yè)地圖的重點,使學生能夠高效的讀圖和記圖。例如,講述我國山脈的時候,我特意制作的山脈專業(yè)圖就只顯示16條主要山脈、2條大河和中國的版圖,這樣簡潔的圖有助于學生快速、直接地讀圖,排除多余事物的干擾,而且山脈的演示可以按照教師的意志逐條出現(xiàn),形成強烈的層次感。
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板書和專業(yè)地圖的演示,不僅能夠提高課堂的質量,又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普遍使用。
2.3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諸多地理現(xiàn)象的感知,只是屬于一般的感性認識,但通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學習之后,就能夠掌握到這些現(xiàn)象普遍的、本質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理性認識的層面,而地理課堂教學就是要完成這種轉變。
其實初中課本的教學內容很多都是學生耳濡目染的,那么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善于利用這些原有的感性認識,從具體情況出發(fā),直接點出關鍵的知識點,使學生的認識升華,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牢固。例如:季風現(xiàn)象及其影響,他們能夠感受到夏天吹東南風而且經(jīng)常下雨,冬天吹西北風而且天氣很干燥,對這類已經(jīng)感受到知識會產(chǎn)生極大的求知欲,這時教師只需簡單的、精確的歸納出:冬季風與夏季風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季風,夏天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風的影響,冬天干燥主要由于冬季風造成的。無需多浪費時間逐步解釋,學生就可以立刻系統(tǒng)地掌握了季風的這個重點內容了。當然這必須要求教師先總體把握學生對地理現(xiàn)象的認識程度,才能準確的突破重點,因此需要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2.4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學生的主觀學習態(tài)度是其學習成績優(yōu)劣的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作為教師有責任最大程度地提高他們的成績,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有利于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改善其學習態(tài)度。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肯定是參差不齊的,對各個學科的興趣也有很大的差別,但總有一部分同學是對地理有興趣的,他們在課堂上能夠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而且能夠帶動周圍的同學。教師應該好好利用這部分“有生力量”,提高散漫學生的熱情,使他們不自覺的端正態(tài)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學之間互相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效果要比教師強硬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效果要好。只要積極性提高了,那么課堂教學質量也能明顯提高,盡管提高10分鐘,也足以讓那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了。因此,教師應該多發(fā)現(xiàn)具有“有生力量”的學生,并利用他們激活課堂。
2.5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實驗
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很重要的目標,而且也是每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教學設計合理,把小實驗引入課堂教學中就最能引起學生探究興趣了。例如,在講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這個知識點時,為學生做一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小實驗,就會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大陸和海洋溫度變化快慢不同的原因。講課時,在講臺準備一條鐵棒、一杯水和一盞酒精燈,然后讓一位學生親自用酒精燈加熱鐵棒和水,使他親身感受到鐵棒升溫快而水升溫慢,再請另外一位同學,感受兩者的降溫速度,這樣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鐵棒比水的溫度變化快。這時教師只要進行類比,把鐵棒和大陸都視為固體,水和海洋都視為液體,比較兩者的物理性質,就可以使“海路熱力性質差異”這一抽象的概念很容易地被學生掌握了。
總之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或親自觀察實驗現(xiàn)象所得到的認識要比教師單純地描述的效果深刻得多,這樣的實驗情景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欲望。
2.6在堂上進行必要的新課練習
既然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學生課后做練習的自覺性不強,那么在課堂上進行練習就顯得非常必要了。而且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都是十分基礎的,只要學生做一定量的練習就能達到鞏固效果了。例如,初中對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要求都是非常簡單的,僅僅要求記住簡稱和行政中心,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就行了,教師再利用堂上10分鐘讓他們做地圖填充,就可以讓學生基本掌握了。
初中地理作為文科就必須要多積累,那么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僅要做練習,還要把練習的題目和答案都識記下來,這樣才能達到“新課練習”最好的效果。積累就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而年有所長。
3.結語
初中地理課堂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基本的就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捉住最主要的問題,從客觀的實際出發(fā)提出解決的方法,在提出方法的時候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對其有利的立場進行思考。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嫚.談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體會[J].教育創(chuàng)新,2006,32(5):58-59
[2]黃湘暉.提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20(3):142-143
[3]齊占東.談實施貼近學生生活的地理教學[J].教育探航,2007,35(5):62-63
【談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相關文章:
★ 高中地理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