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1.了解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了解東南亞主要農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
3.結合中南半島地形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
4.了解東南亞的人口構成情況;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的經濟建設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
5.了解東南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fā)達的旅游業(yè)。
結構分析
《東南亞》一節(jié)教材,介紹了東南亞地理中具有突出特點的一些內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等。教材利用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的國家、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幾幅圖和對應的活動,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的國家,特別突出了東南亞處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眾多地處熱帶的臨海國和島國,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進而影響到東南亞的農業(yè)生產類型和農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紹了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熱帶氣候特點的基礎上,突出體現(xiàn)了東南亞農業(yè)生產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教材在介紹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后,聯(lián)系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條件和因素,歸納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教材介紹了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qū),為東南亞經濟的發(fā)展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東南亞眾多沿海國家風景秀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運用文字和地圖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東南亞的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從緯度位置來看,東南亞的大部分位于北緯10~22之間,地處熱帶。從海陸位置來看,中南半島東臨中國的南海,西臨孟加拉灣;馬來群島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從相對位置來看,北連中國大陸,南臨大洋洲,處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教材在活動1中提出的讀圖要求,目的就是通過讀圖訓練,使學生加深對東南亞位置和范圍的了解。在活動2中,要求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加深對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認識。
2.教材在第二部分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內容中,聯(lián)系氣候、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習性、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居民生活習慣、種植業(yè)發(fā)展歷史等多方面的條件,突出了東南亞以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種植為主的農業(yè)生產的特色。利用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圖,介紹了東南亞的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情況。在活動1和2中,要求學生掌握東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的主要分布,兩種熱帶氣候的特征以及主要區(qū)別。在活動3中,要求學生看圖說出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在一天中的天氣過程?;顒觾热葸@樣安排,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東南亞高溫多雨的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的關系的認識,使學生懂得氣候是影響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條件,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
3.教材在第三部分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內容中,概括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第二是中南半島的河流水文、地貌特點及其開發(fā)利用;第三是中南半島的大城市分布特點以及影響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等。與這部分教材相配合的活動中,第1題首先要求學生通過讀圖找出中南半島著名的河流,判斷河流的上游和流向,特別是發(fā)源于我國的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在我國分別叫做怒江和瀾滄江,前者屬于印度洋水系,后者屬于太平洋水系。然后,找出中南半島五國的首都,并且說出附近的河流名稱,完成填表內容。第2題要求學生將世界和我國的城市分布與中南半島的城市分布做一個對比,得出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并且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與弊。城市沿河流分布,從有利條件方面看,能夠提供大量城市建設用地,能為城市工業(yè)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能夠利用河流提供水運方便,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還能夠利用廉價清潔的水能資源等;從不利條件方面看,河流水患會對城市造成損失,城市工業(yè)廢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隨意排放,會導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過量取水會破壞流域內水的自然循環(huán)和更新等。通過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辯證方法。
4.教材在第四部分闡述的主題是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首先,明確指出東南亞的居民絕大多數(shù)是黃種人。然后,利用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柱狀統(tǒng)計圖,說明了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并且利用閱讀材料向學生介紹了華人和華僑的區(qū)別,以及華人和華僑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國的廣東、福建漂洋過海,下南洋謀生的歷史。最后,教材指出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家經濟建設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5.教材在結尾部分介紹了東南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蓬勃發(fā)展的旅游業(yè)。東南亞美麗的熱帶風光,眾多的名勝古跡,獨特的風土人情,便利的交通運輸,都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F(xiàn)在,旅游業(yè)已經成為新、馬、泰等國的重要經濟來源。
【中考地理復習資料:《東南亞》】相關文章:
★ 高考地理備考指南
★ 高中地理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