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鑒于大家對自考考務考籍十分關注,小編在此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地理學案寒潮教案,供大家參考!
高一地理學案寒潮教案
《寒潮》教學設計
課題:必修模塊1 第四章 第三節(jié) 題目 寒潮
所需課時:一課時
課標要求及分析:
根據新課標對本教學內容的要求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簡述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確定本教學內容要求:
1、什么是寒潮?它是怎樣發(fā)生?
2、 寒潮給我國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什么影響?人類應采取什么防御措施?
從寒潮的降溫標準上記憶理解寒潮概念;在理解我國冬季大氣環(huán)流的基礎上,理解寒潮發(fā)生的原因。從時間和空間上分析寒潮對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帶來的危害,以辯證觀點看待寒潮對人類帶來的益處。正確認識減輕寒潮危害的措施。
教材及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種多樣、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繁的國家,教材選取寒潮為案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會搜集其他自然災害的資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它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認識災害帶來的危害及辯證地評價自然災害。
2、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已接處相關內容,我們本地也有寒潮發(fā)生,學生對寒潮已有一定了解,只是學生試圖能力較差,又結合相關圖片材料進一步學習的必要。
學習目標
1、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閱讀資料,討論推斷寒潮的標準,并解釋寒潮標準因地而異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預防。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地圖,分析寒潮的路徑、源地和形成原因,培養(yǎng)分析判斷能力;學會表達自己的學習心得、看法和成果,培養(yǎng)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興趣、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學生減災、防災意識,正確對待自然災害的發(fā)生;通過對寒潮的功和過的討論,養(yǎng)成辯證地評價事物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及難點分析
重點:寒潮發(fā)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預防。
難點:通過寒潮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要學會分析其他自然災害發(fā)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夠針對不同的災害,提出適當的預防措施。
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選擇 案例分析法 啟發(fā) 討論探究
教學設計思路
1、 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學會與他人交往,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激發(fā)探究的勇氣并形成探究能力。
2、 運用案例,結合實際,使學生能夠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3、 運用圖片,突出地理學科特色。
教學資源:圖1圖2摘自中國新聞網 , 圖3圖4 圖5圖6 摘自中國天氣網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新課】
出示下圖和相關文字
圖1 圖2
圖1 阿勒泰地區(qū)富蘊縣一位居民正從一輛被大雪掩埋的汽車前走過,連日來的降雪使富蘊縣城區(qū)內積雪達到了一米以上。
圖2富蘊縣公路局羅永泉隊長正在通過電話和在線路上搶險的隊員們安排工作。
[提問]:兩幅圖反映新疆正經歷什么災害?知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
老師歸納:新疆遭受了特大雪災,是寒潮造成的。什么是寒潮呢?其形成、危害以及人類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防御寒潮的危害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一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學習新課】
一、 寒潮及其發(fā)生的原因
學生:閱讀課本9091頁,找出寒潮的定義,不同標準。
老師歸納:1、寒潮的概念
(1)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寒潮是冬半年強冷空氣入侵造成的劇烈降溫,并伴有大風、凍災、雨雪等天氣。
(2)中國氣象局概念:當冷空氣過境后,凡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10℃以上,并且在這一天內,最低氣溫又在5℃以下的就稱之為寒潮。
(3)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區(qū)概念:48小時內降溫10℃(14℃)以上,最低氣溫達4℃以下,陸地上有相當于三個(三四個)大行政區(qū)的地方出現57級大風,沿海有三個(所有)海區(qū)出現了7級以上大風,如出現這樣天氣,則稱為一般寒潮(強寒潮)活動。
(4)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概念: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6℃或以上,或過程降溫(一般為三天內)在10℃或以上,且最低氣溫北部降至4℃或以下,南部地區(qū)降至8℃或以下的均稱為寒潮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氣活動都是寒潮,只有強冷空氣南下,降溫幅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是寒潮。
[提問]為什么我國各地寒潮的標準不一致?
老師歸納:2、寒潮的標準
(1)發(fā)布寒潮警報應以是否損害農作物為標準。
(2)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強冷空氣一路南下,到了南方后強度明顯減弱,氣團與下墊面發(fā)生能量而發(fā)生變性,氣溫逐漸升高,因而南方地區(qū)難以達到規(guī)定的寒潮標準,,例如:最低氣溫沒有降到5℃以下,但對農作物的危害很大。因此,各地的標準不一樣。
〖過渡〗剛才我們講了各地寒潮的標準不一致,寒潮究竟是怎樣形成并進入我國的呢?接下來學習寒潮的發(fā)生。
3、寒潮的路徑和源地
學生:閱讀課本92頁侵入我國的寒潮路徑及看圖434侵入我國的寒潮路徑示意圖?;卮鹑胛覈暮钡穆窂胶驮吹赜心膸讉€?
①東路寒潮:起源于歐洲北部的北冰洋。
②中路寒潮:起源于新地島附近的北冰洋。
③西路寒潮:起源于歐洲北面的北冰洋。源自①②的寒潮較多,③的很少。
學生:閱讀91頁第二段看看寒潮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老師歸納:4寒潮形成原因
l 〖過渡〗寒潮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它對農業(yè)、交通、通信等多方面產生影響,主要有哪些危害呢?如何來防御寒潮呢?接下來我們來學習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學生: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寒潮危害和防治措施材料和分析下列圖片,看看有哪些危害和如何防治?
圖3 圖4
圖5 圖6
老師歸納:
1、圖片分析:圖3寒潮對農業(yè)的影響,它帶來的強降溫超過農作物的耐寒能力時,就會使農作物發(fā)生凍害,對農業(yè)的影響最大。
圖4寒潮和強冷空氣通常帶來的大風、降溫、雨雪冰凍天氣,這幾個方面都會對交通產生嚴重的影響
圖5 寒潮引發(fā)的凍雨天氣會造成使電線上積滿雨凇,雨凇最大的危害是使供電線路中斷
圖6寒潮來襲時,海上航運常常被迫停止,它引起的大風會帶來海上風暴潮,對海上船只有毀滅打擊。
2、寒潮的功與過
(1)寒潮的過危害
〖過渡〗前面我們都說寒潮的危害,難到就一無處嗎?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益處
(2)寒潮的功 益處
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熱量交換;寒潮是風調雨順的保障,會帶來大范圍的雨雪天氣,緩解了冬天的旱情;使農作物受益寒潮帶來的低溫,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殺蟲劑, 減輕來年的病蟲害;寒潮還可帶來風資源。
3、寒潮災害的特征
(1)影響范圍大:從北到南,會影響我國十幾個省(區(qū))。
(2)伴隨多種并發(fā)災害。例如:春季強寒潮,會造成農作物凍害,同時出現冰雹、大風、降雪或暴雨等強對流天氣。
(3)多發(fā)生在冬春兩季。
注意 :對農作物造成凍害(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強烈降溫
學生合作討論;我們本地區(qū)也常受寒潮的影響,請同學們列舉本地區(qū)防御寒潮對農作物影響的措施都有哪些?
老師歸納:可用煙熏、灌水、塑料薄膜覆蓋莊稼等辦法來預防寒潮。
4、防治措施
(1)、應加強天氣預報,提前發(fā)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2)、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的保暖,對氣溫變化敏感的人群盡量不要外出。
(3)、提防煤氣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爐取暖的家庭更要提防。
板書設計:
一 寒潮及其發(fā)生原因
1 、 寒潮的概念
2、 寒潮的標準
3、 寒潮的路徑和源地
4 、 寒潮形成原因 二 寒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寒潮的功與過
(1)寒潮的過危害
(2)寒潮的功 益處
3、寒潮災害的特征
4、防治措施
課堂評價:
1. 下列季節(jié)中發(fā)生的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是 ( )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2.關于寒潮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
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輸電線路中斷
B.使農作物遭受凍害,冬季危害最大
C.青藏高原首當其沖,受寒潮危害最大
D.南方遠離寒潮源地,不會受到影響
3.下表是廣州某學校氣象小組2004年12月27日2005年 1月4日的觀測記錄,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日 期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1日2日3日4日
最低氣溫(℃)995622299
最高氣溫(℃)201712121213141515
A.這幾天,廣州的風向是偏東風;可能發(fā)生的氣象災害是臺風
B.這幾天,廣州的風向是偏西風;可能發(fā)生的氣象災害是干旱
C.這幾天,廣州的風向是偏北風;可能發(fā)生的氣象災害是寒潮
D.這幾天,廣州的風向是偏南風;可能發(fā)生的氣象災害是洪
4.下列選項中,與寒潮天氣有關的是 (多項選擇)
A.感冒患者數量猛增 B.交通事故頻發(fā)
C.城市用電、用氣量減少 D.羽絨服裝熱銷
E.病蟲害減少,有利于來年農作物生長
【高一地理學案寒潮教案】相關文章:
★ 地理常用教學方法
★ 地理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