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選修5第3章單元試題,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查字典地理網(wǎng)一直陪伴您。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讀下列材料及圖1、圖2,回答1~3題。
材料一 據(jù)中國臺網(wǎng)測定,2005年11月26日08時49分38.6秒,在江西九江、瑞昌間(29.7N,115.7E)發(fā)生了里氏5.7級地震。
材料二 2005年10月8日格林尼治時間早上3點50分,南亞次大陸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里氏7.6至7.8級強烈地震,約有3萬到4萬人在南亞地震中喪生,圖2為赤道上六大板塊的分布示意圖,且①板塊主要位于10W60E之間。
1.關于此次江西發(fā)生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臺網(wǎng)測定此次地震九江縣的震級為5.7級,而傳到長沙后減小到3.7級
B.此次地震有可能是三峽庫區(qū)蓄水后誘發(fā)的地震
C.九江、瑞昌的地震破壞程度即烈度一定大于周邊其他地區(qū)
D.此次地震屬于破壞性地震,屬地質災害,是由地球內能產生的
2.2005年10月8日的巴基斯坦地震主要是由上圖哪兩大板塊碰撞誘發(fā)的()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3.根據(jù)板塊構造理論,直接與板塊⑤活動有關而形成的地理事物有()
A.安第斯山脈 B.落基山脈
C.新西蘭南、北島 D.蘇門答臘島
1~3.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其烈度大小除與距震中距離有關外,還與建筑物的質量有關。此次地震由地球內力引起,屬于破壞性地震。在六大板塊示意圖中,②為印度洋板塊,③為亞歐板塊,它們相互碰撞誘發(fā)了巴基斯坦地震。⑤是南極洲板塊,它與安第斯山脈形成有關。
答案 1.D 2.B 3.A
自2009年入冬以來至2010年3月份我國部分地區(qū)遭遇罕見干旱,給當?shù)厣a、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據(jù)此完成4~5題。
4.材料中的部分地區(qū)主要是指()
A.云南、貴州、西藏 B.江蘇、山東、河北
C.廣西、貴州、云南 D.四川、甘肅、內蒙
答案 C
5.利用遙感技術對自然災害進行監(jiān)測,在遙感影像中能夠獲取的信息是()
A.地震災害的人員傷亡數(shù)字
B.洪澇受災面積
C.森林火災發(fā)生的原因
D.作物病害種類
答案 B
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災害種類不同,救災物品的儲備要求因時、因地、因災種而不同。據(jù)此完成6~8題。
6.下列不屬于我國十大國家級救災物資儲備基地的是()
A.天津、哈爾濱、沈陽 B.武漢、南寧、長沙
C.北京、上海、重慶 D.合肥、成都、西安
解析 我國的十大國家級救災物資儲備基地是天津、哈爾濱、沈陽、合肥、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成都和西安。北京、上海、重慶均不屬于我國救災物資的儲備基地。
答案 C
7.若某救災物資儲備基地的儲備物資中,節(jié)水設施、救生器具以及凈水劑等比重較大,則該基地最有可能是()
A.武漢 B.成都
C.西安 D.昆明
解析 題干所列救災物資是水災救助的常用物資,武漢所處的長江中游最容易發(fā)生水災。
答案 A
8.探生儀器、破拆工具、頂升設備、起重設備等多用于________災害的儲備()
A.地質 B.海洋
C.生物 D.氣象
解析 探生儀器、破拆工具、頂升儲備、起重設備等多用于對塌壓人員的救助。
答案 A
2008年8月19日清晨6時,四川省某地如圖發(fā)生一起泥石流災害,截至19日21時,初步預計已造成27人死亡,據(jù)此完成9~11題。
9.從地形要素看,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發(fā)生泥石流災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右圖為一段等高線地形圖,實線為等高線(單位:米),虛線為泥石流路線,若此時游客正好位于O點,則其正確的逃生線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如圖,救護直升機??吭谏巾擧處,被困游客位于甲乙丙丁四點中某一位置,則救護人員能夠直接觀測到的點是()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
9~11.解析 泥石流發(fā)生在山谷之中,順山谷下瀉,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乙為山谷,泥石流發(fā)生時,正確的逃生方法,是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高處跑,讀地形剖面圖可知,自H處向乙方向不存在視線上的地形障礙。其他方向均存在視線上的地物障礙。
答案 9.B 10.B 11.B
12.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經??吹缴硥m暴、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形成過程,這些信息的獲得主要得益于()
A.遙感技術 B.全球定位系統(tǒng)
C.地理信息系統(tǒng) D.數(shù)字地球
解析 氣象衛(wèi)星遙感技術不斷地提供地球大氣的變化情況。中央電視臺準確發(fā)布的沙塵暴、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預報,是借助于氣象衛(wèi)星遙感技術完成的。
答案 A
13.對洪澇災情的迅速預測發(fā)揮顯著作用的自然災害監(jiān)測網(wǎng)包括()
①氣象監(jiān)測網(wǎng) ②地震監(jiān)測網(wǎng) ③水文監(jiān)測網(wǎng) ④海洋監(jiān)測網(wǎng)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地震、海洋的監(jiān)測對洪澇災情無法提供有用信息,而氣象、水文均與洪澇有關。
答案 A
14.要準確勘探水災淹沒的情況,快捷而準確監(jiān)測長江水位,宜采用()
A.人工拍攝 B.遙感技術
C.全球定位系統(tǒng) D.多媒體技術
解析 能動態(tài)監(jiān)測淹沒情況,并能根據(jù)不同的地物反射率判斷水深的只能是遙感技術。
答案 B
15.防災減災對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對策不正確的是()
A.黃土高原、江南丘陵應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B.北京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C.我國西南地區(qū)建設護坡工程和抗震工程
D.四川盆地大力植樹造林,防治沙塵暴
答案 D
16.美國密西西比河防洪措施中屬于非工程性防御的是()
①修筑防洪堤 ②發(fā)動公眾參加防洪保險 ③建造護坡工程 ④制定《洪水災害防御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本題考查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區(qū)別。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指制定減災規(guī)劃、防災法律,進行公眾減災教育等,屬于軟件。
答案 C
17.讀圖,判斷下列防雷電的方法哪種是正確的()
答案 C
18.防御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 ②植樹造林,減少滑坡和泥石流的頻率和強度 ③陡坡地開山采石,可減少滑坡發(fā)生 ④砍伐森林讓地表水暢流,可減少泥石流的發(fā)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陡坡開山采石,易造成滑坡發(fā)生;砍伐森林,易造成泥石流發(fā)生。
答案 A
在山區(qū)公路和鐵路道旁經??梢钥吹较聢D所示的工程建設。據(jù)圖完成19~20題。
19.圖中的防護工程主要是針對下列災害中的()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崩塌 ⑤山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C
20.可能誘發(fā)地震的人為原因是()
A.過度開墾土地 B.大型水庫蓄水
C.人為環(huán)境污染 D.破壞植被
答案 B
21.在川、滇、黔接壤地帶,表現(xiàn)不明顯的地質災害是()
A.地震 B.火山噴發(fā)
C.滑坡 D.泥石流
答案 B
讀圖,回答22~25題。
22.中國近年來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有()
①東北、西北、華北三北地區(qū) ②長江中上游地區(qū) ③沿海地區(qū) ④黃土高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23.中國近年來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
①亂砍濫伐,毀林開荒 ②靠天養(yǎng)畜,過度放牧 ③大水漫灌,土壤鹽漬化 ④過度開采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答案 A
24.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
①飛播造林種草 ②節(jié)約用水 ③圍湖造田 ④坡地改梯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25.圖中①②③④四個防護林體系,主要發(fā)揮水土保持環(huán)境效益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D
二、綜合題(共50分)
26.讀海河水系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請從地形、氣候、水系三方面簡要分析海河流域易發(fā)生水災的自然原因。
(2)海河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這些措施能否全部用于黃河的治理,為什么?
答案 (1)多數(shù)支流發(fā)源和流經黃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流經平原,泥沙淤積,抬高河床;降水集中于夏秋兩季,且多暴雨;扇形水系,支流集中匯入干流,排水不暢。
(2)上游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庫;下游開挖入海新河,分流洪水。 上游植樹造林和修建水庫適用于黃河的治理,但下游開挖入海新河不適用于黃河,因為黃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于地面。
27.讀材料及內蒙古自治區(qū)2012年11月下旬雪災等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0分)
2012年進入11月以后,內蒙古自治區(qū)多次出現(xiàn)降雪天氣,大部地區(qū)降雪量均達歷史極值,形成坐冬雪(冬天的第一場較大降雪,雪后氣溫驟降,積雪長期不融化,俗稱為坐冬季),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雪災。
(1)描述內蒙古自治區(qū)雪災的空間分布特點,并簡析雪災形成的自然原因。
(2)內蒙古自治區(qū)是我國重要的畜牧基地,當?shù)貞扇∈裁捶烙胧p輕雪災的危害?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內蒙古中東部(或東部)地區(qū)。
原因:中東部水汽充足,降雪次數(shù)多、降雪量大;冷空氣或寒潮必經之地;冬季風勢力強,氣溫低。
(2)①加強雪災的監(jiān)測與預報;②做好防寒保溫暖工作,加固欄舍和養(yǎng)殖大棚,防止倒塌造成牲畜死亡;③保證飼料和燃料的供應;④冬季減少牲畜存欄量;⑤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牧民的防災意識。(任答兩點即可)
2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下面的上圖為某國某種自然災害分布示意圖,下圖為A城市氣溫與降水狀況統(tǒng)計圖。
(1)依據(jù)相關材料,簡析陰影區(qū)所示自然災害多發(fā)的自然原因。
(2)請結合材料,為陰影地區(qū)抵御此種自然災害提出兩條合理建議。
答案 (1)陰影所示地區(qū)春季積雪融水多,夏秋季降水多且集中;該地河網(wǎng)密布,且地處密西西比河干流,該河支流眾多,匯水快;該地區(qū)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易出現(xiàn)洪澇災害。
(2)加強該地區(qū)氣象和河流水文狀況的預報與預警;疏浚河道,提高河流排水能力。
2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新華社報道:2013年2月18日11時許,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龍場鎮(zhèn)一處山體發(fā)生崩塌。截至22時,5人被埋,附近70余名村民被緊急轉移。受持續(xù)零星崩塌及降雨影響,現(xiàn)場很難對被埋人員進行施救。
(1)此次地質災害可能會引發(fā)次生自然災害,請舉一例并說明該次生自然災害發(fā)生原因。
(2)貴州崩塌災害發(fā)生較頻,為減少此類災害帶來的危害,請?zhí)岢鼋ㄗh。
答案 (1)①上游滑坡:形成堰塞湖,阻塞河道,導致河流上游水位上漲,誘發(fā)滑坡。
②下游洪水;阻塞河道的坍塌物松散,當堰塞湖水位上漲到一定水位,潰堤后暴發(fā)洪水。
(2)①宣傳教育
②建設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
③陡坡腳和陡崖邊不適宜建房屋。
④不要隨意開挖邊坡。在道路和其他工程開挖坡腳施工時加固巖體,植樹種草。
⑤監(jiān)測和預警,擬定撤離計劃
⑥災害發(fā)生后,及時科學地救援(6選3合理即可)
30.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桑迪是形成于大西洋洋面上的颶風。2012年10月24日至26日桑迪先后襲擊了古巴、多米尼加、牙買加、巴哈馬、海地等地,造成大量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下圖為桑迪的衛(wèi)星云圖和移動的線路圖。
(1)美國和古巴,桑迪先襲擊哪個國家?桑迪伴隨著哪些天氣嚴重影響這些國家的生產生活?
(2)如果你是生活在海邊的人,當颶風來臨時,你可以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答案 (1)古巴。
(2)在接到颶風警報時,最好躲進地下室或堅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外出的人應盡快回家,待在室內;風襲擊時,切勿靠近窗戶,尤其不要接近向風的窗戶;不到海邊游泳玩耍;不乘船出海;遠離低洼地帶等。
最后,希望小編整理的高二地理選修5第3章單元試題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高二地理選修5第3章單元試題(附答案和解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