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jié)課為加強學生學習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動態(tài)地觀察,體驗社會生活,學會綜合地理解和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技能,為將來適應社會、參與社會、解決社會問題奠定基礎?!痹诒菊n教學過程中,我以此為依據(jù)展開教學活動,反思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本節(jié)課我利用一切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情境和鍛煉機會,然后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研究,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zhì)得到鍛煉與提高。黃土高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黃土高原什么樣?黃土高原今天為什么是這個面貌?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這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講是很難想象,很難理解的。第一教時,我只是憑借了書中的插圖向?qū)W生作了介紹,結(jié)果使得很多同學沒有理解。有的學生問:“為什么植被遭到了破壞,其后就變得干旱了,土地沙化了呢?”。學生沒有理解的最根本原因是我沒有幫助他們弄清原因。怎樣才能清晰,易于理解而且又最具說服力呢?第二教時,步入課堂時,我請一個停學給大家做了個試驗:取來一小塊草皮,再找來一塊沒長草的泥巴,然后用清水沖,讓學生看,長草的泥巴用水沖刷后水較清,說明帶走的泥沙少;沒長草的泥巴用水沖刷后,水很混濁,說明帶走的泥土多。這時有個學生說,我明白了黃河水為什么含沙量這么大,因為它流過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上的植被很少,同時也認識到要改變黃土高原的面貌就必須植樹種草。這樣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身體會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植樹造林的好處,這樣做要比傳統(tǒng)的說教效果好得多。
二、發(fā)揮想象,給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
課堂教學中也需要給學生留點空白,留點想象的空間,有些內(nèi)容教師不要講,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猜測和創(chuàng)造。這節(jié)課通過用假設創(chuàng)造空白,使課堂教學得以升華,提高了教學效果。假如給你一次機會去治理黃河,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說在黃河的下游開一條又一條的支流,這樣既可以降低水位,減少河水對堤壩的壓力,又方便灌溉。有的學生說在黃土高原上植樹造林,大面積植草,以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泥沙被黃河帶到中下游,河床的泥沙少了,水位就降低了,這樣堤壩就不會決口了。還有的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我要發(fā)明一種機器,可以直接在黃河河底挖泥沙,把挖出的泥沙運走,以降低水位?!薄翱梢哉倚┭b水車把黃河里的水運到我國一些干旱地區(qū)?!彪m然有的想法不切實際,但是學生們確實是開動了腦子,鍛煉了思維。這樣創(chuàng)造出一些空白來讓學生任意去猜想、推測,并發(fā)表自己觀點,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長大報效祖國的理想也就油然而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年級的學生樂于想象,愿意表達他們的思想。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來暢想未來,把自己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樂趣。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地理教學初探
★ 地理常用教學方法
★ 地理教學反思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