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備課仍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是達到效果的保障。不單單是備教材,也不是純粹地傳授與講析,更多是備學生(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背景和能力),備課堂中的引導、組織、參與、討論等。要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即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以往的課堂,太注重條理或是理論上的剖析??傄詾?,如此簡單的知識還要重復么,用內在的理論來理解不更好?殊不知,相對學生的知識層面已是不簡單了,再用理論來“武裝”,更讓學生一頭霧水。問題設計、話題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在課堂中還是少不了的,讓學生說話,才能實現(xiàn)有效溝通。至于具體如何組織實施,這其中的道道自是紛繁復雜,在以后教學中慢慢摸索嘗試總結吧!培養(yǎng)能力是關鍵。學生做不出題歸根結底還是能力的欠缺,課堂教學還是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技能與分析能力、提高學生地理素養(yǎng)。如地圖里的第一題“從圖例中可看出株樹橋是”許多學生茫然,題都看不懂。他不記得圖例是什么,也找到書中“地圖上常見的圖例”這幅圖,更不知道將習題中的圖例與書中的進行比對。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能力,而這些都應在課堂逐漸培養(yǎng)的。基本技能歸納起來有“讀圖分析技能、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技能、調動和運用知識的技能、描述和闡釋事物的技能、論證和探討問題的技能”等幾個方面。學習方法是技能的實際體現(xiàn),地理學習方法主要包括“比較法(區(qū)域)、綜合分析法(區(qū)位)、圖文轉換法(區(qū)位統(tǒng)計)、圖圖轉換法、特征歸納法、地圖記憶法、信號綱要法、案例分析法等?!贝送?,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從繁雜的文字圖表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如何在眾多的教輔練習中選擇適合自己實際的習題進行必要的操練、如何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的小結復習、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地理問題、如何進行考前復習等。
練習的有效性。以往課堂練習很少,一方面是操作不方便,二是講得太多沒時間了。家庭作業(yè)多是練習冊,其中有相當部分習題是不適合學生實際的,籠統(tǒng)地布置,練習的作用大打折扣。形式的成分居多而實效性少。
1、練習的設計與選擇上要針對教學目標,圍繞主干內容設問,并要有適當?shù)奶荻?,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2、設計要講究科學性,多通過課堂練習來解答,形成地理學科的學習特點和解決地理問題的一般能力。如前面提到的基本技能。
3、要體現(xiàn)學科特點,材料、地圖、表格等多種形式的練習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設計和選擇上從側重生活化,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能使地理的實用性得以體現(xiàn)。
除以上這四大方面外,反思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堂的導入,一般是圖簡單,直來直去。其實這妨礙了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尤其是對地理能力不強的同學。設計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引入,對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十分重要的。還比如板書,有時過于隨意,想寫不寫,這也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梳理?!案爬ㄐ?、關聯(lián)性、動態(tài)性、藝術性的、突出主干”板書能為課堂增色不少。用圖表、表格等形式,使得課堂的知識點一目了然、主次分明、內在聯(lián)系清晰,這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概括能力的提升都是莫大的幫助。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復習反思】相關文章:
★ 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 地理教學反思㈡